楊松
摘 要:中級教學設計理念,突破了傳統課時教學設計的局限,是一種基于單元教學的規劃方法,以便在較大的視野內協調目標、活動、內容、評價的相互關系,統籌信息資源與多媒體工具的有效利用。
關鍵詞:新課程;中級教學設計;單元教學規劃法
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級教學設計意義
新課程改革要求一線教師必須樹立新理念,轉換角色,建立新的師生關系。
1.樹立以人為本,以生為本,以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尊重和關愛學生的生命本性,培養學生豐富多彩的社會屬性。
2.樹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人才觀。學生通過參與各種活動得到了健康成長和發展,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觀念和創新思維。
為此,必須積極探索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而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中級教學設計理念也就應運而生了。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級教學設計要求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級教學設計的主要依據是:教學設計是課程與教學之間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教師勞動創造性的表現。教學設計的意義在于努力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達到用的方法巧,花的時間少,費的氣力小,取得的效果好。具體說來包括:學科性質;教學任務的要求;教材內容的特點;教學原則的要求;教師本人的教學特點和風格;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別差異等方面。
三、研究性學習設計要素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級教學研究性學習設計的五要素是指:教學任務及對象;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設計評價。
1.教學任務與對象
研究性學習設計的教學任務與對象:教學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轉變,應關注的首先是“教什么”的問題。也就是需要明確教學任務,進而提出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制訂教學策略。
2.教學目標
研究性學習設計教學目標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突出過程與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學目標的描述中要把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考慮到。
3.教學策略制訂
所謂教學策略就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方法、步驟、媒體和組織形式等教學措施構成的綜合性方案。它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環節。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據特定的教學條件和需要,制訂出向學生提供教學信息、引導其活動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驟。
4.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媒體的選擇,課堂教學結構類型的選擇與組合等,都將在教學中得到體現。那么,怎樣在新課程理念下把諸因素很好地組合,是教學設計的一大難題。
5.教學設計評價
研究性學習教學設計評價,首先能夠促使教師去理性地思考教學,同時在教學元認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教師與學生雙發展的教育目的。
四、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級教學研究性學習設計模板
作者姓名:
任職單位:
學科:信息技術
年級:
單元標題:幻燈片的美化
研究性學習名稱:給幻燈片添加動畫效果
小組成員:初中全組信息技術教師
所需時間:2課時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基礎知識
①知道怎么樣設置動畫效果。
②知道設置幻燈片的切換效果。
(2)基本技能
①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
②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1)學生通過和小組同伴的協作互助,體現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2)培養學生的審美觀。
【情境】
本單元是圍繞制作多媒體作品展開的,前面已經學習了創建幻燈片和美化幻燈片,本活動是對前面兩節知識的延伸,是在靜態幻燈片的基礎上添加動畫效果。通過學習既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進行藝術熏陶。
【任務與預期成果】
通過使用動畫方案、自定義動畫為幻燈片中的各個對象設置動畫效果;通過設置幻燈片的切換效果,使幻燈片之間的切換像切換電影鏡頭一樣,過渡自然。
【過程】
(1)學生上網搜集各種各樣的多媒體演示文稿。
(2)各組展示搜集到的演示文稿。
(3)討論這些演示文稿和我們學過的演示文稿有什么不同。
(4)布置任務。
任務一:使用“自定義動畫”設置動畫效果。
任務二:設置幻燈片的切換效果。
(5)各組通過查閱資料、上網等途徑搜尋設置方法,為《美麗的校園文化》進行設置。
(6)各組展示自己小組的探究成果
(7)鞏固創新。
給出幻燈片:“美麗的西沙群島”,要求設置感興趣的動畫效果和切換效果。
(8)歸納總結,梳理知識。
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
(9)知識的遷移。
設計一個“我的個人風采”的演示文稿,并設置動畫效果和切換效果。
【評價設計】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級教學設計理念突破了傳統課時教學設計的局限,運用單元教學的規劃方法,在較大的視野內協調目標、活動、內容、評價的相互關系,統籌信息資源與多媒體工具的有效利用。
參考文獻:
吳效鋒.新課程怎樣教:教學藝術與實踐沈陽出版社,2004-01.
(作者單位 重慶市涪陵第五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