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濤
摘 要:以鄉土地理為載體進行綜合性學習,開展富有實效和新意的探究性實踐活動,是當前地理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與此相關的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開發是必要的保障。從學校和教師的層面出發,探討了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開發的對策。
關鍵詞: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開發;管理
鄉土與學生的家鄉環境、經濟發展和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因此,鄉土地理在我國中學地理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從當前地理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上看,以鄉土地理為載體進行綜合性學習,開展富有實效和新意的探究性實踐活動,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重要內容。與此相關的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開發是必要的保障。
一、提供開發的平臺
學校作為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開發的直接管理者,應提供相應的開發平臺。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開發的平臺應融合課程資源開發與管理于一體,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立足于學校的教學實際情況,整合、開發以及管理適合本校學科教學的鄉土地理課程資源,促使每一位教師成為研究者、課程的管理者和實施者,這樣既能提高教學質量,又能從根本上引導教師利用網絡資源,提高其利用的能力,在利用的過程中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開發的能力就得到了加強,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研究水平。
二、建立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開發的管理機制
在遵循國家地理課程標準,遵照國際地理課程資源大綱的基礎上,學校應建立課程資源開發的管理機制,充分利用國家對課程開發權利的下放,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學校師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共同研究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拋棄對鄉土地理課程開發的片面認識,不能使課程的開發流于形式,走過場,要監督、引領課程資源的開發,使課程的開發更加合理、科學。
三、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我國國土面積遼闊,自然環境的差異大,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也不平衡,各地的人口素質千差萬別,學校的基本概況各異。為了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我們在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中,要進行需求的分析,需求分析的對象一是學生需求,二是地區需求,三是社會需求。學生需求屬于教育的內部需求,是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地區需求與社會需求是外部需求,是教育的外部功能。對學生需求分析方面,要涉及學生知識需求和心理需求。知識需求指學生對知識及獲得知識的方式、渠道等的需求。心理發展需求主要指學生心智的健全、人格的培養、走向成熟的內在愿望和需求。通過對學生需求的分析,就能夠做到“因材開發”。另外,鄉土地理課程開發要有開放性,充分地考慮地區需求與社會需求,重點考察地區在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對人才、信息的要求和變化,期待開發出既滿足學校學生需求又推動地區和社會發展的鄉土地理課程。
四、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要對本地區的資源進行評估
鄉土地理課程開發需要首先考慮學校的資源條件,以決定開發的程度。這里的資源主要指信息資源、能力資源與物質資源。信息資源以學校的教材和資料為重點,它為鄉土地理課程開發提供基礎和支持,對信息資源的掌握,涉及信息的渠道、信息的貯存和信息的效能。評估要求信息渠道多樣化、信息貯存豐富化、信息價值最大化,整個信息資源要處于不斷的更新和交流中,形成信息資源“優勝劣汰”的動態過程。能力資源主要是指教師的專業素質能力和學生學習的能力。鄉土地理課程開發,教師和學生是主體,教師的開發能力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制約著課程開發的深度和價值。教師的專業能力主要包括這幾個方面,一是專業素養,二是開拓意識,三是創新能力,四是課程開發能力。評估的方式是:先由教師根據自身情況自我點評,然后是學校再評,最后是專家組綜合審評。學生的學習能力指潛在學習能力與現實學習能力。潛在學習能力指通過課程不斷地更新,學生預期可能達到的能力狀況,是鄉土地理課程開發的重要目標。現實學習能力是指學生現在具有的學習能力,是鄉土地理課程開發的重要依據。學生學習能力的評估來自兩個部分,一是教師評估,二是學生自評。物質資源是指在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學校可提供的場地、設施、設備和經費支持,它是鄉土地理課程開發的物質保障。除了以上對學校的資源進行評估外,還要對周圍社區可利用的資源進行評估,期待在學校和社區之間形成互補、良好的鄉土地理課程開發環境。
五、優勢評價
當學校有能力進行鄉土地理課程開發時,為了能夠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有效地進行鄉土地理課程的開發,還需進行優勢分析。學校的優勢主要包括教師優勢和學生優勢以及管理的優勢。鄉土地理課程的開發過程是一項系統工程,離開了管理就很難實現。管理優勢體現在學校管理理念的各個方面,如,管理的風格、管理的手段、管理的結構等。對學校管理體系的評價應先由師生自評,由學校領導進行把關,然后由學校專業管理人員進行終評。一切的目的是分析學校管理中的不足和優勢,為學校今后進行管理制度的建設提供幫助。教師優勢表現為教師的專業特長、課程開發的能力。根據教師的專業特長,可判斷他們能不能有效地進行鄉土地理課程的開發;根據其開發的能力,可決定他們適合哪個層次的課程開發。學生優勢也有兩個方面:一是長期形成的群體優勢能力;二是學生的課程選擇能力與反饋能力,這些都促使學生在鄉土地理課程開發中積極地參與和提出意見。學校把握了自己的優勢,就可以揚長避短,在鄉土地理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崔允漷.校本課程開發:理論與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36.
[2]袁書琪.地理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6.
[3]劉建龍.農村中小學校本課程開發現狀評析及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5:18-22.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2]GSG690。
(作者單位 甘肅省環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