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阿娜
摘 要: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錯誤,實際上,這些錯誤是一種十分寶貴的教學資源,對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有很大作用。因而,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該巧用“錯誤”資源,讓數學課堂更加精彩。從不同角度出發,為如何更好地運用“錯誤”資源提供了建議。
關鍵詞:錯誤;資源;小學;數學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很多數學教師會刻意避免學生出現錯誤,單純地教授正確的解題思路、解題方法,當學生出現錯誤時,部分教師就會采用批評、懲罰的方式來避免學生犯類似錯誤。這就是教師忽略錯誤資源的表現,實際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犯的錯誤完全可以被利用起來,不僅能夠使數學課堂氛圍更加活躍,還能夠幫助學生從錯誤之中更深刻地理解知識。
一、用好“錯誤”資源,培養學生學習的信心
數學學科的嚴密性和邏輯性較強,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稍一出現偏差就會導致出現錯誤。但錯誤是正確的基礎,也是一個創新的過程,通過錯誤能夠使師生之間碰撞出更多火花,因而教師應允許學生犯錯,為學生營造出安全的心理環境,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比如,北師大版教材在二年級上冊的課程中安排了除法的課程,學生在學習完加法、減法、乘法的豎式計算方法之后,會很自然地借鑒往常的豎式方法來列豎式,比如9÷3=3,學生會寫出的豎式,這時教師不應生硬地糾正學生的錯誤,而應該進行引導,問學生如果是10÷3該怎么寫呢?10除以3之后還會余1,用這樣的豎式就難以表示出來了,然后教師將正確的除法豎式列出來。這樣一來,既保護了學生探究的信心,還能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記憶知識,錯誤資源的作用也能夠更好地發揮出來。
二、借用“錯題”資源,開展課堂錯誤糾正
作業和測驗是檢驗學生學習水平的一條良好途徑,教師可以從學生所犯的錯誤中找到共性,了解學生欠缺的知識點和思路不明的地方。教師應該將這部分錯誤資源利用起來,通過收集、整理、編輯學生的錯題來在課堂上集中進行錯誤糾正。比如,四年級下冊會學到小數乘法,學生在實際計算的過程中會很容易犯各類錯誤,教師可以將學生出現的錯誤集中起來,改編成改錯題,讓學生從中找出錯誤之處。讓學生在改錯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辨析能力,同時也能夠加深對小數乘法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在以后的計算過程中會自覺規避此類錯誤。
三、巧用“故設錯誤”,活躍課堂學習氣氛
故設錯誤是一種鍛煉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方法,改變學生一味跟隨教師思路的習慣,學生在質疑的過程中會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識。另外,故設錯誤能夠使數學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讓原本平淡的課堂變得更加有誘惑力,學生能夠在愉悅的氣氛中吸收更多鮮活的知識。比如,在教授五年級上冊的倍數與因數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故設錯誤,如,找出12和18的公因數,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列出12的因數:1、2、3、4、6、12,18的因數:1、2、3、6、9、18,然后推導出12和18的公因數為:1、2、3、4、6、9、12、18,學生在理解了公因數的定義后很快就會發現錯誤,指出9、12、18并非兩者的公因數。此類故意出錯能夠使學生產生質疑,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疑問,通過爭論與共同修正來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
四、挖掘“錯誤”資源,生成數學課堂精彩
錯誤本身有其價值所在,教師在運用錯誤資源時要注意深入挖掘,使學生感受到探索正確答案的樂趣,使學生不再畏懼出錯,在錯誤中領會數學知識的奧妙。比如,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中有教學生認識年、月、日的知識,教師可以首先教給學生基本的判斷閏年的方法,就是用年份除以4,如果可以整除就是閏年,但不必忙于將整百年不適用的規則告訴學生,可以向學生提問:1096年是閏年嗎?那么1096年之后的下一個閏年是?學生就會理所當然地認為是1100年,然后教師可以通過萬年歷讓學生來查看,學生會驚訝地發現1100年并不是閏年,他們的判斷是錯誤的,在學生充滿疑惑,想要得知正確答案時,教師要抓準時機將四百年一閏的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學生的印象會更加深刻,同時也能夠體驗到探索求知的樂趣。
錯誤資源對于教學來說是十分珍貴的,教師應理性看待學生所犯的各類錯誤,將這些錯誤利用起來,通過正確引導使之成為學生獲取知識、不再犯類似錯誤的有效工具,使小學數學課堂更加精彩紛呈。
參考文獻:
陳麗敏.換個角度看“錯誤”[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