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麗 劉娟
[摘 要]“和諧教育”課堂模式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模式,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不僅是實施素質教育、構建和諧教育的需要,更是培養和造就高素質一代新人的需要。構建和諧輕松的語文課堂,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在親切舒適中享受課堂。
[關鍵詞]語文;課堂;和諧;氛圍
“和諧教育”課堂模式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凝、調查、探究。同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和諧教育”的課堂模式應抓住以下三個環節。
一、和諧的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是創設優良教學情境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課堂教學要體現“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首先必須從引入教學開始。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精心設計導入,為完成整堂教學作好準備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進入優質的課堂導入呢?
1.通過問題引入
一個好的問題引入要有藝術性、趣味性、啟發性,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實踐證明:疑問是思維的啟動機,它可以讓學生的求知欲望從潛伏狀態轉入活躍狀態,有力地調動學生的思維興趣。例如在教學《端午的鴨蛋》時,一開始便提問:祖國有哪些傳統節日?這些節日都有些什么傳統習俗?在學生暢所欲言之后,引入到本文——今天大家學習的課文中作者就寫了端午時節家鄉的一些習俗。
2.以小故事形式引入
一個好的故事里應該有事、有趣、有理,使事、趣、理融為一體,具有藝術的感染力。學生比較喜歡,在引入教學時如應用得當,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3.創設教學情境引入
指教師在開始教學時采用多媒體等手段,從一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對課堂學習的積極情感和樂趣,如教學《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時,為了讓學生對羅布泊有一個整體上的印象感知,在課件中首先為學生收集了一些羅布泊以前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這一仙湖的美麗,也由此自然而然地引發學生對這一美麗仙湖消逝原因的思考。
二、和諧的教學過程
有了良好的教學引入,怎樣保持學生高昂的學習熱情,做到課堂教學過程的和諧統一,是決定一堂課成效的關鍵。
1.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
“和諧教學”是關注全體同學的教學,因此教學中要鼓勵各個層次的學生積極參與使每個學生都有所獲,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得好:“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課堂上教師激勵學生參與,是創設教學高潮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課堂上多為下層次的學生創設回答問題的機會,在學生回答正確的情況下及時評點表揚,并多鼓勵他們參與課堂活動。教學高潮的 “勝”境,與主導者的激勵、點拔、啟導是分不開的,一個啟發有方、善于激活學生思維的教師,總是能夠抓住時機,創設出教學的高潮。
2.師生互動,情感交流
“和諧教育”的課堂,就像一列快樂的列車,駕駛員是教師,學生就是乘客。有一位作家說過:“感人的歌聲留給人的記憶是長遠的。”同樣,教師在教學中感人的語言、感人的動作,留給學生的記憶將是長久的,甚至終身難忘,所以教師在和諧課堂上盡量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提示,一個小小的動作,都會拔動學生的心弦。
三、和諧的課堂結尾
一個引人入勝的新課導入,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求知欲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尾,對于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掌握知識重點更有意義。“和諧教育”的課堂結尾一定是耐人尋味,感人至深的。留下懸念,讓人遐想,從而展現出教師高超精湛、揮灑自如的教學藝術和風格。
四、延伸式結課法
有些課文講完后,把課尾作為課堂內外的紐帶,引導學生向課外延伸,開辟第二課堂,引導學生去思考,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聯系,理論聯系實際,從生活中獲取感受,這樣課內指導課外,聯系生活實際,既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
每一位教師都應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重視并進行課堂教學結課藝術的學習與研究,不斷總結創造與運用課堂結課方式,創建 “和諧教育”的課堂結構模式。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