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紀亮 孫平 熊建利 朱文文
摘 要:農業院校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與能力的農業高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農業院校迫切需要結合自身實際開展雙語教學。然而,在農業院校開展雙語教學還存在著較多問題。本文主要闡述了農業院校開展雙語教學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了農業院校雙語教學體系建設過程中教師、學生和教材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改進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雙語教學 農業院校 教材選擇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a)-0083-01
如何面對當今世界經濟信息化的趨勢,更好適應日益頻繁的科技國際交流,不僅是我國教育迫切要解決的問題,也是高等農業教育改革面臨的挑戰。雙語教學改革是現階段高等農業院校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復合型農業高科技人才的重要基礎工作。就國內而言,經過多年實踐與探索,以金融、信息技術等專業課程為先行的雙語教學實踐正逐步推進,但農業院校的雙語教學仍處于初級試驗階段,迫切需要結合農業院校的實際,對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1 農業院校雙語教學體系建設的必要性
1.1 農業院校雙語教學體系建設是培養復合型農業人才的需要
目前,英語是大多數科技信息的載體。作為培養高素質復合型農業科技人員的高等農業院校,現在乃至未來仍然面臨著兩大任務:一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農業高科技研究人員;二是培養具有較高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農業生產技術人員,而具有較高的英語水平,能適應外向型經濟發展是新時期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重要條件。我國目前農業科學領域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如何更好的吸收國外的先進經驗,盡快實現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一直是新時期農業科技人員的首要任務。因此,通曉國外先進農業科技,并能直接與國外同行進行面對面英語交流,更是新時期復合型農業高科技人才的必備條件,而開展雙語教學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新時期復合型農業人才的重要和必要途徑。
1.2 雙語教學體系建設是我國高等農業院校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現代農業在吸取傳統農業的基礎上,不斷吸收和融合當今現代科學技術,包括信息技術,轉基因、細胞融合、無性繁殖等生物技術,其發展空間在不斷拓展。與國外相比,我國現行的農業教育知識體系存在嚴重不足。舉例說明,國內的教材與國外的教材相相比較,國內教材對于概念或者教學內容的編寫上就有內容陳舊、相對老化,還有就是較差的時效性,這樣的話,對于培養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很高的復合型農業高級人才是相當不利的。雙語教學的采用就可以彌補這些弊端,可以更直接的介紹給學生一些更新的進展,從而為我國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基礎理論支撐。
雙語教學由于融合語言教學與專業講授為一體,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英語學習提供一個更好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科學思維的能力,并為學生今后進行科學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礎。
2 農業院校雙語教學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1 農業院校學生的英語水平成為限制雙語教學實施的瓶頸
農業院校的生源很大一部分來自于英語教育比較薄弱的農村地區。雙語教學過程中使用過量的英語必然會超出大部分學生的承受能力,影響學習效果,甚至可能違背雙語教學“既學習專業知識,又提高英語能力”的初衷,甚至使學生對專業和英語都失去興趣。因此,雙語教學安排應以學生能夠較好理解專業知識為前提,對較淺顯的內容以及專業術語用英語教授,而對較深的專業理論知識用中文詳細講解。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調查研究學生的反映和意見,根據調查結果隨時調整教學進度。另外,通過布置英語文獻閱讀、英語形式作業等環節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
2.2 教材的選擇問題
合適的英文教材是實施雙語教學的重要保障。現行的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類原版教材可有較多的選擇,而專門針對農業院校學生的原版教材還較少。因此,編寫適用于我國農業院校的英語教材是雙語教學體系建設中至關重要的問題。英文教材的編寫必須在吸收英語原版教材優點的基礎上,按照課程體系,跟蹤世界最新科技成果,既要讓學生吸收原汁原味的英文知識,又要讓學生增加學科前沿知識的了解。
2.3 農業院校第二語言環境和氛圍還未形成
雙語教學不等于英語教學和專業知識教學的簡單疊加,而是以專業“雙語”為載體,提供給學生一種英語運用的情景,使學生學會用英語思維進行學習,用教學語言來促使英語語言能力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生英語視聽說能力。然而,在農業院校,自然的第二語言環境還沒有形成,這將不利于培養學生用英語的思維構建學科知識體系和用英語進行思維與學習。另外,學生把很大一部分注意力放在對專業術語的理解上,英語應用能力遠遠落后于雙語教學的要求。這必然又將把雙語教學引入“啞巴英語”的境況,重蹈大學基礎英語教學的覆轍。因此,農業院校要努力營造雙語氛圍,開展學習內容豐富、交際形式多樣、師生關系融洽的外語活動,使學沉浸于英語語言環境之中,激發其學習英語的興趣。
2.4 雙語師資嚴重缺乏
實施雙語教學改革的主力軍是教師。擔任雙語教學的教師,不但需要豐富的教學經驗,還需要較高的英語水平,具備用英語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然而,農業院校雙語教師的來源單一,一般由年輕教師承擔,很難滿足雙語教學的需要。而不少專業水平高的教師外語水平又不高。因此,農業院校必須加強雙語教師的引進與流動、雙語教師選拔和雙語教師儲備,并對本校教師進行長期、分階段的培訓和實踐鍛煉。
總之,在農業院校中廣泛開展雙語教學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農業院校應從學生能力、教師素質等實際情況出發,分學科、分層次開展雙語教學。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摸索,認真研究和總結經驗,才能使雙語教學獲得成功。
參考文獻
[1] 劉敬澤,趙秀穎,張燕.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研究綜述及發展展望[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5):115-118.
[2] 吳平.五年來的雙語教學研究綜述[J].中國大學教學,2007(1):37-45.
[3] 王云燕,袁永華.語言習得理論視野下的雙語教學—— 云南農業大學雙語課堂教學現狀調查之反思[J].中國農業教育,2010(2):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