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針對保定學院非英語專業新生大學英語適應現狀的問卷調查為基礎,通過描述性統計和定量分析,揭示了新生入學之初大學英語適應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大學英語適應教育的具體的可實施策略。
關鍵詞:大學英語;適應教育;自主學習
作者簡介:張倩(1976-),女,河北保定人,保定學院外語系,講師。(河北 保定 071002)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7-0235-02
大學英語是大學階段的一門很重要的公共課,其所需的學習時間長,所占學分重,因而深受學生的重視。然而對于剛剛步入大學殿堂的新生而言,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入學沖擊(entrance shock)卻使他們不能很快地適應大學英語的學習。一方面陌生的環境使他們心理遭遇沖擊,使他們需要時間去自我調整和適應;另一方面在完成中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后,他們對大學英語的學習策略、學習規劃充滿了困惑和焦慮,不知道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學好大學英語課程。據調查,大學新生適應大學英語教學的時間平均為223天,也就是要花費大學階段近四分之一的時間來適應大學英語學習,如此長的適應期勢必會影響他們大學期間英語學習的最終效果。
新生階段是學生的可控因素,包括動機、觀念和策略等發生變化的關鍵期。如何在新生入學之初就向其開展大學英語學習的適應教育,不僅會使學生盡快融入到大學英語學習中去,為他們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還會影響他們未來的人生道路。鑒于此,筆者對保定學院2012級非英語專業新生實施了針對大學英語適應現狀的問卷調查,揭示了非英語專業新生大學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大學英語適應教育的具體的可實施策略,以便幫助他們盡早地融入到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中去。
一、非英語專業新生大學英語適應狀況的調查與分析
1.調查目的
本次調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以下問題:大學新生進入大學校園后有沒有心理落差及不適;新生對大學英語教學和中學英語教學的認知,包括學習目的、學習方法、教學模式和教學目標等;新生對當前大學英語學習策略和學習目標的認知等。
2.問卷設計
本研究采用的問卷是“非英語專業新生大學英語適應狀況的問卷調查”,問卷采取匿名方式,題型以單選或多選為主。問卷分為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關于參與此次調查的學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專業等基本情況。
第二部分:關于新生入學后心理狀況的調查,如新生在入學后對新環境是否適應,對大學英語的學習是否感到茫然等,共計5題。
第三部分:關于大學英語學習狀況的調查,包括新生對大學英語與中學英語教學性質的認知,對大學英語學習目標、學習策略、學習方法及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認知等,共計15題。
3.調查對象
本問卷的調查對象為保定學院2012級非英語專業本科新生,涉及了漢語言文學、化學教育、數學教育等專業,學生平均年齡為17~20歲;他們有著較為相似的學習經驗,英語學習的時間均為6~9年;學生生源區域分布廣泛,既有來自偏遠農村的學生,也有來自教學條件較好的大都市的學生。本次調查所選取的研究對象基本能夠代表保定學院一年級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狀況。
4.問卷實施
本次調查采用橫向設計的調查研究方法,共發放問卷180份,收回173份,有效問卷169份。回收率為96.1%,有效率為93.9%。
5.問卷分析
(1)新生“入學詫異”及心理焦慮狀況。在高中階段,學生習慣了“保姆式”的教學模式——上課聽講,做筆記,課下由教師安排學習任務,這就使得學生養成了對教師的依賴心理,學習缺乏自主性。當面對大學時期新的學習環境和學習任務時,多數學生會感到焦慮和困惑。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有近59.3%的學生表示對新環境不能立刻適應,近62.6%的學生表示對大學英語的學習存在困惑,對大學階段全英授課和要求課下自主學習感到茫然。
(2)新生對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和性質的認知。在所調查的學生中,有64.3%的新生表示不明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不清楚大學英語與中學英語教學的差別;35.4%的學生表示確定大學英語與中學英語的教學目標不同,但不知道具體差異;僅有8.6%的學生表示非常清楚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性質。
(3)新生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的狀況。學習內容和學習時間的自我管理是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表現。但調查發現,只有23.6%的學生能自主安排學習內容,且能兼顧語言知識、聽說讀寫等技能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綜合發展。另外,只有19.5%的學生能偶爾在課外主動查找一些相關的學習內容,但基本局限于閱讀;43%的學生的學習內容基本由教師安排,且多限于教材;13.9%的學生平時基本不學,只是考前“臨時抱佛腳”,復習一些語言知識而已。可見,大學新生在廣泛、自主、正確地選擇學習內容方面表現不佳。
(4)學習策略的使用及監控情況。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所采取的具體行動,目的是使語言學習變得更加自主、更加愉快。然而,調查顯示學生對學習策略的掌握并不理想,有些學生甚至不清楚什么是學習策略。50.6%的學生只是在教師的提示下采取學習策略或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學習策略;29.1%的學生認為有自己的學習策略,但效果不好,這說明他們基本上還不能有效地使用并監控各種學習策略,即使有時能意識到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切實際,也未能及時、靈活地進行調整。
二、新生大學英語適應教育的可實施策略
通過上述調查可以看出,大學新生入學初期在心理、英語學習策略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基于上述調查和分析,筆者認為高校應該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學英語適應教育體系,新生的大學英語適應教育應該是全方位的,既應包括環境適應教育、心理適應教育,又應包括針對大學英語學習策略的適應教育等內容。“新生教育有兩個主要任務:一是幫助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二是為本科學習的全過程打好扎實的基礎,解決好‘奠基問題。”筆者認為,針對非英語專業大學新生的大學英語適應教育可通過以下途徑開展。
1.開展心理適應教育系列,幫助新生順利度過心理適應期
對于大學新生而言,他們在剛剛結束了緊張壓抑的高中學習生活之后,步入了全新的大學校園環境。區域的差異、學習和生活環境的改變以及角色的轉變使他們產生了茫然感和焦慮感,有些新生甚至對新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充滿了困惑。有人把新生的這種不適應稱之為“入學詫異”。如何幫助學生盡快調整狀態,引導學生在大學英語學習過程中少走彎路,是大學英語教師應該為新生上好的第一堂課。教師應鼓勵學生多參加有關大學英語學習方面的培訓、講座,多與上屆學生進行有關英語學習的交流,及時向他們請教學習經驗。同時,大學英語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及時溝通,對學生表現出的種種心理不適進行合理引導,使學生對大學英語的學習有一個較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克服對英語學習的焦慮心理。此外,在大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大學英語教師應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建立起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以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減少新生對英語學習的畏難情緒。
2.開展環境適應教育系列,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大學英語教學環境
由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現階段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普遍采用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教學模式,逐漸改進以往以教師教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很多大學新生來自教學條件較差的區域,對電腦的操作技能相對較差,這直接妨礙了他們入學初期的英語學習。為幫助新生盡快適應大學英語教學環境,教師應對教學教輔設施組織參觀和介紹,如校圖書館、多媒體教室、閱覽室等設施,使學生了解這些教學輔助設施在大學英語學習中的作用,并掌握這些設施的基本使用方法,以便幫助他們更好地利用大學英語學習資源。
3.開展大學英語課程適應教育系列,幫助新生明確大學英語學習的具體目標
大學英語教師在新生入學初期,應該使新生明確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與中學英語教學目標的差異,使學生明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以便為學生整個大學期間的英語學習明確方向。
為了使新生盡快融入大學英語的學習,每位大學英語教師在開課之初,都要對所使用教材的特色、課程安排、教學要求、評估體系作系統的介紹,同時還應包括對學生關注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介紹、優秀網絡資源及英語學習網站的介紹以及如何選用英語詞典的介紹等。
4.開展大學英語學習策略適應教育,引導學生更新外語學習觀念和態度
文秋芳認為“大學第一年是學生學習策略發生變化的關鍵期。大學英語學習的第一年和第二年是學生的可控因素(動機、觀念和策略)發生變化的關鍵期。”大學英語教師在此階段應對學生的學習策略加以引導,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要逐步擺脫中學階段養成的對教師過分依賴的心理,增強自我認知和自我調控能力。大學英語不是僅僅學習“單詞+語法+翻譯”的過程,而是通過學生自己的語言實踐培養其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過程。學生要突破課上時間的限制,多創造課下語言實踐機會,不能寄希望于教師的多講或多教。
5.開展自主學習能力教育,培養新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于自主學習,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界定。Dickinson將自主學習分為半自主與完全自主學習。他認為自主學習應指學習者采用個人自學、自我監控、自我測試等學習方法,對學習承擔決定學什么、選擇學習材料和學習進度、決定何時何地進行學習等責任,具備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獨立學習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是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由于大學英語教學的課時有限,教師利用課上時間只能進行精講精練,課下很多知識都需要學生自己主動去汲取,這就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從筆者的教學實踐來看,大多數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偏差,由于習慣了高中時期對教師的依賴,絕大多數學生不懂如何去開展自主學習,學習缺乏計劃性,甚至對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置之不理。新生入學后,大學英語教師要及時向他們介紹自主學習理念,引導學生從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使學生養成預習—聽課—復習的良好習慣,鼓勵學生逐步克服消極情緒和依賴心理,進而借助網絡、圖書館等自主資源開拓閱讀視野,逐漸形成一定的自學能力。大學英語教師應該避免為學生統一安排學習內容,而應該在引導其自主地、多渠道地選擇學習內容方面多下功夫。
三、結語
在入學之初,大學新生對新的環境和大學英語的學習存在普遍的適應問題,這無疑成為了大學新生自我發展的瓶頸。大學英語任課教師應從心理、學習策略等方面對非英語專業新生的英語學習加以疏導和鼓勵,關注新生心理需求和情感狀況,注重培養其學習方法與策略,引導學生學會如何運用自我監控和自我調節策略對自己的英語學習進行管理。同時這也要求高校應建立和完善大學英語的適應教育體系,使大學新生盡快適應和開展大學英語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倪傳斌.中、大學英語教學銜接情況調查與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5).
[2]文秋芳.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變化的趨勢和特點[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6,(4).
[3]Dickinson,L.Autonomy and Motivation:A Literature Review[J].System,1995,23(2).
(責任編輯:孫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