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要: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初次來到幼兒園,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離開了爸爸媽媽,離開了寵愛自己的家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些不適應。自己在家里當慣了小公主、小少爺,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到了幼兒園以后,所有的事情都得學著自己做。有些幼兒沒有很好的生活習慣,更加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培養幼兒良好的常規,才能促進幼兒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自主;關愛;鼓勵;榜樣
幼兒園的一日常規明確地規定了,幼兒應該在規定的時間段做應該做的事,并且做什么事,都要有秩序。小班教師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維持秩序,影響了教學質量,因而,培養好小班幼兒的常規尤為重要。常規建立好了,幼兒也容易形成好的習慣。這樣才能實現幼兒園的各項教育目標,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的發展。以下幾點是我的體會。
一、邊看邊做,自主學習
初入園的幼兒,大多數是在小椅子上坐不住的,小椅子也被東倒西歪地放著,盡管我多次告訴幼兒要好好坐在小椅子上,看好自己的小椅子,效果仍不佳。于是,我就用一個游戲引導幼兒,出示一張桌子,3-4把小椅子(其中有倒著的),并且發出哭的聲音,我就問了,小椅子為什么哭啊?以后我們怎么做才能讓它不傷心?讓幼兒邊看邊做,讓幼兒懂得小椅子該怎么放。最后教師還要做一下總結,以便日后提醒幼兒應該怎么坐在小椅子上。
二、關愛幼兒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好幼兒常規的前提。小班幼兒年齡小,自理能力差,剛進入幼兒園,有些幼兒不會自己脫褲子、提褲子,教師要幫他們脫褲子、提褲子。吃飯時有的幼兒不會自己吃,教師還要喂他吃。新學期開始時,還會有些情緒很不穩定的幼兒,教師要想辦法哄。教師要用自己的愛和體貼,讓幼兒得到安全感,讓幼兒不怕教師,愛上教師,愛上幼兒園。幼兒自然而然地會聽教師的話,按教師的要求去做,慢慢引導他們自己做每一件事,并且都很有規律,形成良好的常規。
三、耐心說服,正面引導
我班有幾個幼兒很任性,每天的吃飯對于他們來說,是件痛苦的事。有的幼兒不愛吃幼兒園的飯和菜,他還會說自己在家吃飯了,早上說這話我還可以相信,可是到了中午,他還是這樣說,這時,我先是告訴他在家吃的是早飯,現在已經是中午,你不吃飯身體會餓壞的。我們班的張新寧小朋友很有個性,你怎么說他就是不吃。這時,我想到了一個辦法,用小獎貼鼓勵他,告訴他吃完飯我就會給他小獎貼。這個辦法很有效,不一會,他就把飯吃完了。自己吃飯吃得好的幼兒,我也會給他獎勵。一張指甲蓋大小的獎貼,帶給幼兒的是多么大的力量啊!對于幼兒的正面行為和點滴進步,教師都要及時地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幼兒會更努力地做好其他的事。
四、教師要為幼兒做好榜樣
教師是神圣的職業,在幼兒心目中,教師是完美的,是幼兒學習的榜樣。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幼兒。在吃飯的時候,教師會要求幼兒盛飯排隊,倒飯排隊。多數幼兒都能按教師說的去做。有一次,有個幼兒吃完飯忘了倒剩飯,我就端著盤子去倒,正好有一個幼兒在倒飯,他很認真地低著頭蹲著倒。我沒有排隊,直接往垃圾桶里倒飯,正在倒飯的幼兒也沒抬頭,很嚴肅地說了一句:排隊。兩個字鏗鏘有力。很顯然,這是我錯了。我有些慚愧,馬上承認錯誤。我們在要求幼兒的時候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幼兒做一個好榜樣。
五、讓幼兒自己想辦法
讓幼兒自己想辦法實際上是引發幼兒思考的過程。每天午睡的時候,我發現我們班的幼兒,脫了鞋子就上床,鞋子東一只西一只,沒有把鞋子擺整齊的習慣,而且,有的幼兒睡醒以后還忘了自己的鞋子放哪了,找不到了。面對這個問題,我組織幼兒進行討論,鞋子應該怎么放?其中,史浩晨說,兩只鞋子要擺在一起,擺在床邊,擺整齊。我說兩只鞋子是一對好朋友,他們喜歡在一起。最后我們一起總結出,上床之前要把鞋子擺整齊,好朋友才會高高興興地在一起。當天中午所有的幼兒都把鞋子擺整齊了,第二天,有的幼兒忘記了。我一說兩個好朋友要高高興興地在一起時,他馬上就想到了,做到了,把鞋子擺整齊了,休息室也變得整齊了,再也沒有醒來之后找不到鞋子的現象了。
六、家園共育
特別是小班,培養幼兒的常規更要家長的配合。我們利用家長早晚接送幼兒的時間,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幼兒園的情況,還對家長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以便更好地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能在家一個樣兒,在幼兒園是另一個樣兒。做好家園共育,共同幫助幼兒成長。
培養幼兒良好的常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為教師,我們要付出自己的愛心、細心、耐心和責任心,多鼓勵幼兒,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李生蘭,《學前教育學》,華東師大出版社,1999
2.劉新學、唐雪梅,《學前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幼兒文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幼兒教育》家教版,2008年。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