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菊
摘要:本文首先通過對財經類高校中的旅游管理專業現狀和定位進行分析,探討財經類高校開設旅游管理專業的問題和特點,通過對特點和問題的分析,進而提出財經類高校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新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財經類高校 旅游管理 思路和方法
一、旅游管理專業在財經類高校中的培養現狀
1、財經類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現狀
2012年高中畢業生可以報考旅游專業學校全國共有2236所,高校全國共有1097所,其中開設旅游管理專業的數量有482所,以高校辦學性質為標準,開設旅游管理專業的僅有61所,在東北的吉林省、遼寧省和黑龍江省中財經類學校開辦旅游管理專業共計8所,如在吉林省內的開設旅游管理專業的普通本科高校共計15所,除獨立辦學和民營辦學外的財經類學校僅有吉林財經大學和吉林工商學院兩所,因此以吉林省為例,在財經大學的教學環境特點下研究開拓財經類高校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新思路、新方法是有助于旅游人才的發展的。
2、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財經類高校中的培養目標定位
我國的旅游產業在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過程中逐步被重視,而培養高等旅游人才的培養定位的更加明確和細致,根據我國旅游行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借鑒國外人才培養的經驗,基本上將旅游行業人才培養定位于四個層次,即中等職業層次和專科層次分別定位于培養服務型人才和服務管理型人才;本科層次和研究生層次定位于培養經營管理型和理論研究、戰略管理人才。
以東北三省的東北財經大學、吉林財經大學、大連財經學院、黑龍江財經學院四所財經高校為例,從他們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培養目標上可以歸納出部分情況。這四所財經類高校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目標都定位在“在專業領域從事科學研究和實際操作及企業管理工作、或在旅游院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國內其他部分開設旅游管理專業的財經高校的培養目標也是不一樣的,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定位是培養能從事經營管理及教學、科研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西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定位是培養具有高管理素質的行業領導者為目標;山東財經大學的旅游管理專業定位是從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云南財經大學的兩個專業方向定位是具有良好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具備一定的專業管理理論知識和熟練職業技能,能夠在一線工作進行組織和現場管理的高素質、復合應用型專門人才。
二、財經類高校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特點與問題
1、財經類高校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特點
國內的財經類高校主要以經濟學和管理學為高校的支柱學科,因此在此學科范圍內各高校的學科建設都較成熟,無論在教學硬件設備、師資力量、研究成果等等其他方面都是實力較強的,因此依托財經類高校的經濟學科教學以及管理學科教學,在財經類高校中開設旅游管理專業,對于培養高素質的具有管理和經濟學知識的學生是極為有利的,同時財經類學校經濟和管理類的校友較多,各行各業都有,因此針對這些行業進行的實踐教學或者實習,都將對學生提前適應專業環境或者崗位有很大幫助,財經類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根據市場實際需要,培養應用型人才,讓其具備“經濟和管理并重、知識結構合理、動手能力強”的“高素質管理技能型”特點。
2、財經類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財經類高校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也并不是百分百的都占據各方面優勢,20世紀80年代初國際旅游和入境游的增加使得很多語言學校開設旅游專業或相近專業,原因就是外語能力在旅游中的地位提高,經過近30多年的發展,國際游、國內游等大幅度的提高,加之國內旅游經濟的比重迅速在第三產業中崛起,因此要求旅游管理人才的能力又不斷的變化提高,以外語為基礎,具備一定的管理和市場營銷能力,同時經濟素質、綜合規劃素質等等方面都成為了衡量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一定標準,所以財經類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也存在著部分問題。
第一,部分高校專業定位不明,學生目標不準。第二,部分專業方向設置不當,學生知識結構弱化。第三,部分財經類高校課程體系不完整,學生實踐能力弱。第四,財經類高校師資隊伍缺乏,科學研究水平低下。
三、財經類高校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新思路和方法
1、財經類高校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應以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
2、依托財經類高校優勢為基礎,加強知識復合,注重實踐磨練
3、開展校企合作與校內知識融合,拓展學生全新能力和素質的有效方式
4、注重師資專業水平,合理布局課程結構,建立嶄新立體式教學模式
四、總結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發展將為旅游業提供更多更好的專門人才,在旅游經濟突飛猛進的今天,財經類高校開設此專業不僅僅能夠結合高校的經濟、管理特點開拓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同時也將為國家和地方經濟服務,因此結合財經類高校的優勢,把各個方面緊密結合,才能符合社會的需求和發展,做到可持續發展,實現旅游行業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