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期
初三畢業班的班主任工作由中考科目的科任教師擔任,這是當前廣大初中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慣常模式。近年來,我們虎門五中立足發揮初三畢業班班主任效益,大膽突破傳統的初中畢業班班主任任職模式,通過深入實踐“讓次科教師的班主任工作延續到畢業班”這一工程,來進一步優化班主任師資配置,實現了班主任在教學管理中的效益最大化,對提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水平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思考:整合主次突出優勢
眾所周知,初三畢業班的班主任工作一般都是由中考科目的科任教師擔任。然而近年來,我在教學管理實踐中,愈來愈覺得此種模式弊端之突出:畢業班學生備考緊張,中考科目的科任教師在學科備考方面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這對他們同時承擔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會帶來一定影響,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班主任工作陷入“休眠”狀態,影響到正常的班級管理工作。相對而言,次科教師教學壓力小,更有時間和精力參與班級管理,更能細致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耐心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能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好地指導學生備戰中考。同時,以往中考科任教師任初三畢業班班主任的做法,極易產生班主任所教科目“開小灶”的厚此薄彼現象,而次科教師擔任畢業班的班主任,就不會因他們所教科目影響學生對中考科目學習時間的分配,更加有利于畢業班學生各科成績的協調發展。
淺嘗:打破常規大膽改革
基于這樣的考慮,2008—2009學年,我決定打破常規,開創一塊試驗田,讓原初二(6)班的班主任——信息老師張月萍跟上初三年級繼續做班主任。經過一年的努力,2009年中考,張老師所帶的初三(6)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總平均分493.28分,超出市平均分6.51分。
有了上一年嘗試的甜頭,2009—2010學年,我決定將步子再邁大一點,讓原初二(4)班班主任——地理老師吳燕蕓和原初二(6)班班主任——生物老師陳銳跟上初三做班主任,在初一上專業課。經過一年的努力,吳老師所帶初三(4)班和陳老師所帶的初三(6)班在2010年中考取得喜人的成績,總平均分分別為522.49和521.13分,分別超出市平均分27.56和26.2分,在同年級16個班中名列第4名和第6名。
深化:全面鋪開效果喜人
有了以上兩年的成功試驗,2010—2011學年,我決定將“讓次科教師的班主任工作延續到畢業班”這一工程全面鋪開,成為常態。這一年,我讓音樂老師馮小燕、體育老師梁志偉、美術老師林洪英和李大海、生物教師陳銳和陳奮跟上初三繼續做班主任,占了初三全級班主任人數的三分之一。在2011年中考中,馮小燕老師的初三(16)班、陳銳老師的初三(1)班、梁志偉老師的初三(5)班、林洪英老師的初三(17)班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總平均分分別為593.38、585.95、569.75、558.94、555.02和549.55分,分別超出市平均分74.85、67.42、51.22、40.41、36.4和31.02分,在我校18個畢業班中分別名列第一、第二、第五、第六、第八和第十名。
讓次科教師的班主任工作延續到畢業班,充分發揮了次科教師時間和精力上的優勢,加強了對畢業班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效地整合了“主科”教師與“次科”教師的不同優勢,從而充分提升了畢業班備考的戰斗力。
正是這一做法,使我們虎門五中的中考成績連續三年在虎門鎮三所公辦中學中名列第一,連續三年超出市平均分,且超出幅度一直逐年上升:2009年中考,我校平均分500.37,超出了市的平均分13.6分;2010年中考,我校平均分510.94,超出市平均分16.01分;2011年中考,我校平均分552.44,超出市平均分33.91分。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