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琴
初中地理課堂要在逆境中求生存,占據學生興趣的空間,是需要有快樂有效來支撐的。課堂氣氛活躍,學習環境輕松,學生就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其中,從而提高地理認知水平,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這樣的課堂是快樂而有效的。如何構建快樂有效的初中地理課堂呢?
1. 創設輕松有趣的學習情景,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得好,則能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進入課堂狀態,把他們的思緒帶到學習情境中。這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認真根據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特性、已有的資源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例如在教學八年級地理上冊《中國的河流和湖泊》中的第三節《黃河》這個專題內容時,我先利用多媒體播放“柯受良摩托車飛越黃河壺口瀑布”的視頻。這樣一來,學生已被那氣勢磅礴的場景吸引住了,更有一種迫切想認識黃河的欲望。對于初中的學生,一節課四十分鐘,要他們能很好地堅持下來需要技巧,即要想辦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在講到“地上河”的時候,投影中突然出現他們的地理老師(我本人)站在黃河河床上玩泥沙的視頻,學生的所有情感已被帶到黃河流域了。一節課結束了,學生還意猶未盡,下課后還追上來圍著我了解有關黃河流域的問題。
2. 構建一個令學生主動地把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的活動平臺,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及鍛煉其綜合能力
四十分鐘的課堂里,學生都能全程被老師創設的情景吸引而投入學習的,固然會收到良好的教學及學習效果。但如果能把學生這種投入和對知識追求的熱情由課堂內延伸到課堂外,則學生對地理的學習收效會更大。
八年級的地理主要是對中國的區域地理的學習。區域地理的學習是有規律的,是要求先了解該區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特點然后導出其從文環境特點,或者是逆向思維來研究該區域。如果每一區域都是老師幫學生去分析、歸納的,一來學生會覺得乏味,二來學生的學習、分析問題的能力根本得不到訓練、提高。在對于這冊書的教學,我一向都很輕松,而且收效大。例如在學習中國四大地理區域時,我就先與學生一起來對南方地區進行分析、評價,讓他們掌握了分析、評價某一區域的方法、技巧。然后把剩余的三個區域(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的教學任務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模擬教學”。現在的學生好表現自己、爭強、勇于嘗試,所以,很多學生是主動爭取承擔“講課任務”的。當然,對于下一個課時有講課任務的學生,我會利用課余時間去作知識、技術、教法等方面的指導。那么學生備課時就要查找資料或向老師討教。再有現在的學生都有一種不服輸的心態,爭取不到講課任務的學生都想挑準備講課的學生的短,大部分學生都會在課前主動去預習,看書、查資料。這樣一來,大部分學生已做到了提前學習了,也就是很巧妙地把地理課堂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了。
實踐證明,聽課者與授課者年齡相仿,上課時更容易互動,課堂氣氛是相當高漲的。教師作為指導者,大膽地把課堂交給學生的教學效果是顯著的。這種做法我只堅持在八年級教學時采用的。
3. 及時靈活地進行課堂調控,不讓活躍的課堂斷鏈
構建快樂有效的課堂不但要求教師備好課創設多樣的情景、運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更要求教師有較強的課堂調控能力及應變能力。
例如我在八年級下學期復習“地球自轉產生時差”這個問題時,學生已被之前的“經緯網”弄到“頭暈腦脹”了,有點失去聽課的信心的感覺。于是,我馬上講了一件較搞笑而又與該知識點相關的親身經歷給學生聽。我說:“記得去年的倫敦奧運會上劉翔準備進行110米跨欄比賽時,老師正在北京的水立方準備參觀郭晶晶跳水比賽……(特意稍作停頓)”此時,學生馬上發出“不是吧!”“真的?”“嘩!老師就幸福了!”等聲音。讓他們慨嘆完之后,我再慢慢地補充完那句話“是參觀郭晶晶跳水比賽的跳臺”。當我一說完學生都笑得前俯后仰了。過了一會,我趁機出了一道關于時差的題目讓學生訓練。“在中國,我們從電視上看劉翔的110米跨欄預賽時,是北京時間下午5點10分,請問:倫敦當地是什么時間?”題目一講出來,學生就不由自主地計算、討論起來了。活躍的課堂氣氛又回來了。
4. 變“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把課堂還給學生
傳統的教學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創新能力的培養。雖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口號已唱響了多年,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問題依然是問題。只有做到徹底扭轉教師支配學生、學生照葫蘆畫瓢的現象,才能使學生真正地做課堂的主人。現在的學生大多很有個性,根本不喜歡受人支配。老師越是支配他,他就越不喜歡你的課堂,那么你的課堂則是失敗的。
教師是需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進行教法、學法的改革。教師應把自己看作是教學的幫助者和促進者,整合教材,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自主學習,去學會學習。例如在教學時對思維導圖的應用過程中,在剛開始時,我是向學生點明思維導圖的構建方法,然后放手給學生去主動構建。這樣就能讓學生通過動筆動腦來提高其對知識的掌握甚至內化能力。教師讓學生展示其優秀的思維導圖,學生是很有成功感的。
5. 適當引入激勵機制,增添課堂的競爭力
對于初中地理的學習,學生是需要興趣的。在學習中,必須讓學生時刻感受到逐漸進步的成功感,這樣的課堂學生才樂學。平時,我會采用以下的的方式進行激勵評價。
(1)利用學生的爭強好勝心,開展小組競賽。例如在復習八年級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時,以小組為單位,在限定時間內對某一區域的自然、人文環境特點進行描述,描述得最多又準確的一組為勝,對于勝出的一組可以在“學習龍虎榜”中加分。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又可以讓學生感到課堂學習的愉快!
(2)利用物質性的獎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口頭表揚或加分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但如果利用物質的獎勵更能使學生的學習欲望高漲。例如在學習“我國的34個省級行政區”的時候,我就利用“競猜有獎”的活動來進行。我把課室布置成一個“游園活動場所”,給出了幾十個用卡紙寫好的謎面,然后用繩系在墻壁上,在限定的時間內讓學生自由競猜,猜對的給予小禮物。這樣的課堂氣氛是何等的高漲!通過這個活動,學生對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全稱、簡稱、行政中心、位置、輪廓有了全方位、深入的認識,更大大提高了學習地理的興趣。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