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 要】教育教學改革是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中職語文教師對課程改革的充分認識,并有效付諸實施,是決定中職語文課程改革成功的關鍵。本文結合新綱、新教材及教學實踐,對中職語文教學的實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教學理念;新教材;人文教育
教育教學改革是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實現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環節。從微觀層次看實現教育改革的關鍵又是什么呢?在于教師的理念與教學實踐。我結合自己對《中職語文教學大綱》的理解及新教材的實際,以教師的視角談談在新課改中如何有效實施中職語文教學。
一、研究教學大綱,轉變教學理念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是新課程改革的靈魂。面對新課程,惟有更新教育理念。建構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方能有效實施新課程。轉變教學理念,當務之急是處理好以下三方面的關系:
1.“語文學科本位”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關系
長期以來,在教學中我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形成了一種“學科本位觀”,即以語文學科的知識體系或學科本身的發展為本,沒有或較少顧及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學科本位著力關注的是學科自身知識體系的重要性、完備性和獨立性,沒有或較少地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真正形成。
而新的課程理念強調“以學生本”。即我們的教學目的和手段方式均是從人出發,最終指向也是人。現階段我們應該切實推動“學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轉變”,樹立“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本”的理念。并以此認識語文課程,建構課堂,組織語文教學,使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能力。提高科學文化素養。以適應就業和創業的需要”。
2.普高語文教學與中職語文教學的關系
普高語文教學目的則側重于“學術性”,偏重于學生“語文全面素養的提高”,對知識積累、能力層級的要求都相對較高。中職語文的教學的目的側重于“應用性”,因而有些教師就誤認為中職語文教學僅側重于實用、應用而已,產生了理解上的誤差。
在深入研究教學大綱的基礎上,中職教師必須改變教育理念。我們要合理地揚棄普高的一些教學模式、方法和教學手段,正視差異,切實探索職教語文教學的特色,切忌照搬,否則就會出現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情況。
3.“突出職業教育特色” 與“遵循語文教學規律”的關系
新大綱在“教學建議”部分指出:“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要遵循語文教學的規律,突出職業教育特色。”于是,有人為了迎合所謂的“職教特色”,提出了“專業化的語文”和“語文專業化”的一些想法,說“學電子的就是電子語文,學導游的就是導游語文”,“機械專業不必讀《荷塘月色》、《阿Q正傳》”等,笑話百出。有這樣的觀點的人勢必沒有真正明白“語文職教特色”的內涵,連語文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人文熏陶性”都被他們數典忘祖了。這樣的語文不但缺少職業教育特色,連自身具有的特色也化為烏有,異化了語文。模糊了語文“公共”“基礎”的定位。
中職語文教學說到底,還是姓“語”,因此不管普高還是中職,必須遵循語文的教學規律,這一點在新大綱中有明確的表述。因此我們不必迎合所謂的“專業化”,而“異化”語文教學,中職語文要具有職教特色,主要還是從語文這個本體上增加職教元素。其職教元素無非是說語文教學在“工具性”上定位在什么層級,“人文性”上定位在哪些類型上而已。
二、把握新教材體系,用活新教材
從縱向看,新教材以“基礎模塊”、“職業模塊”、“拓展模塊”編排,滿足了各個層級的學生需求;從橫向來看,新教材則以“閱讀與欣賞”、“交際與交流”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編排,有利于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教學實際選擇教學內容。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做到依據學生已經達成的應用能力,恰當選取,靈活取舍.并增添合理的教學資源。譬如我在上《群英會蔣干中計》一文時,提前布置學生利用班級的網絡媒體觀看了《赤壁》,并附加了要求“在看時,要注意電影里的人物語言與我們書上語言有哪些異同?”這樣自然整合課內課外資源,讓學生有目的地看。在上這篇古典小說時感到饒有興趣,不但關注了人語言的表達效果。而且順利理解了人物形象,效果非常好。總之,教師應合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三、根據職教實際,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同時注重人文教育
我們應該明確中職語文“應用能力”的內涵,即“日常生活和職業崗位需要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作品欣賞能力和淺易文言文閱讀能力”,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培養學生這些能力呢?
1.口語交際課
著眼于現代社會高信息化、高交際化、高效率化的特點,把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根據職校生基礎普遍較差的特點。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安排,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貼近生活的話題,設置口語交際的情境,組織教學,強化口語訓練。教師在教學時要積極誘導,及時鼓勵,解除心理障礙,使學生丟下包袱,自由表達,積極參與評價,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2.應用文寫作課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建設的發展,應用文的作用越來越大。無論企業生產計劃、產品說明書、質量分析報告、廣用多種形式,恰當地創設情境,學生的想象力、記憶力、口頭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都會逐步得到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會越來越濃。
四、語文情景教學取得的效益
情境教學可以使語文課堂成為開放的、有活力的課堂,課堂的教學活動形式變得活潑多樣,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者變成課堂的主體,培養學生積極學習的興趣,不斷積累豐富的表象。也讓學生在實際感受中逐步去認識世界。學生思緒被激活了,上課注意力也集中了,注意力分散現象減少了。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體驗,提高了質疑思維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
五、結語
傳統教學存在很多問題,不少學生厭學、逃學。為了適應教學改革需要,教師要合理運用情境教學,使教學真正成為生動活潑和自我需求的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完善語文課堂情境教學理論與實踐,讓其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正立.初中古詩詞情境教學探究.河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