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促進人的現代化、塑造現代公民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現代轉型的目標之一就是通過人的現代化塑造現代化的人,尤其是與現代社會發展以及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相適應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在現代社會中發揮培育現代公民的作用,它推動著思想政治教育系統要素的現代轉型。
關鍵詞:人的現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現代轉型
眾所周知,以往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現代轉型的研究基本上集中于對轉型的內容與路徑的分析,而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人的轉型是忽視的。我們通過對思想政治教育現代轉型與人的現代化關系的分梳可以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現代轉型的目標之一就是通過人的現代化塑造現代化的人,尤其是與現代社會發展以及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相適應的人。
在現代社會,專制政治、自然經濟、單一化意識形態逐步被現代民主政治、市場經濟、多元思潮、大眾文化所取代。“傳統人”只有不斷地過渡到“現代人”,才能具備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品質與能力。在原先籠罩于政治生活并被同質化的社會生活中的“臣民”、“順民”逐步讓位于“公民”。與之相關,思想政治教育對人的要求也相應地隨著現代社會轉型而發生變化。我們“不但要看到思想政治教育滿足了統治階級維護統治的需要,而且更要清醒地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教育,在教育過程中滿足人的需要,促進或實現人的發展和完善才是最為根本的事情。這種以人為目的,為人的發展和完善服務的內在價值,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之所在。”如果說,傳統社會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培養一種能夠服從專制王權統治的政治人,而現代社會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致力于培養與現代社會結構相適應的公民。“公民是現代社會人的形象,現代社會發展使公民的生活形態從共同生活到公共生活,也使他們的素質要求發生相應的變化。”英格爾斯在歸結現代人特點時,認為現代人是“信息靈通、積極參與的公民”。“公民責任、社會信任、平等主義和世俗化個人主義的行動取向是現代公民身份的基礎。”
以思想政治教育現代轉型促進人的現代化既能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在現代社會的長足發展,也能夠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對人的有力塑造。人的現代化在現代社會表現為現代公民的塑造和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在現代社會中發揮著人的現代化的使命就是要培育現代公民,它推動著思想政治教育系統要素的現代轉型。
第一,現代社會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首先即是表現在其內容上拓展。首先,知識社會是現代社會的一大概括,它建立在現代社會的高度專業化基礎上。現代社會分工的擴大致使專業化趨向越來越明顯,不同的領域走向知識分化,這對于現代人提出更高的要求。每個現代人必須熟練地掌握特定的知識才能適應現代社會。其次,現代社會是風險社會(貝克),隨時即可遭遇的不確定性需要每個現代公民在具備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更需要具備相應的心理素質以及化解風險的能力。最后,現代社會是個開放社會,它打破傳統社會那種固守一隅的局面。每個現代社會的公民不應當繼續停留在那種“老死不相往來”的生活狀態當中,而是應當具備廣闊、開放的視野。“現代人就是樂于接受新的生活經驗和行動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從內容上必須做出相應的轉型,增加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內容。“現代社會的發展變化,不斷給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新的課題。心理教育、生態教育、人文關懷教育、誠實守信教育、人際關系教育、國際意識教育等內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這樣,思想政治教育在保持原先的政治性的同時,也注入了鮮活的社會活力,那就是現代社會對人們提出的新要求。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覆蓋面應當是體現對公共領域的關注。按照哈貝馬斯的說法,從傳統社會以來,整個社會結構實現了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開放出了廣闊的公共領域。公共領域也是現代社會結構的重要特征。傳統社會是整體性的社會結構,政治、經濟、文化始終保持一體化,個人被嚴格地束縛于社會結構當中,不存在自主的空間。此時,社會結構中并未分化出公共領域。但到了現代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自由民主政治的興起以及個人自主觀念的萌生松動了原先的整體性的社會結構。社會分化出公共領域。更進一步地,在公共領域出現了與之相應的群體即公民。公民的存在是建立在公共領域的前提之上。思想政治教育要完成培養公民的任務必然要覆蓋到公共領域,培養人們在介入公共領域、參與公共生活時所需要的公共品德、公共精神以及行為規范。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應當以社會化的方式發動社會化力量廣泛參與。傳統社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自然經濟之下,由國家主導,重視灌輸、強調宣傳,通過制度化、體制化的建構來實現的。這樣的方式與傳統社會對人的形塑是分不開的。在一個整體性、單一化的社會當中,統治階級思想的流動與傳播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灌輸。上言下聽,上行下效成為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基本特征。但到了現代社會,民主政治帶來了多元化的個人解放,平等、獨立的原子化個人廣泛地參與公共生活。在公共領域中成為不同思想潮流、價值觀念的競技場,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采用社會化的方式,廣泛動員社會成員才能在多元價值潮流中進行主流價值觀念的傳播。傳統的那套自上而下的灌輸方式應該讓位于社會化的教育方式,尊重個人、依賴個人并發動個人將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更加有效的嘗試。
思想政治教育是促進人的現代化、塑造現代公民的重要手段。學者英格爾斯在談及教育與個人現代化關系時,說過“我們沒有忽視教育,更早的研究表明教育是個人現代化的一個有力的預報器。”人的現代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現代轉型是同步的、相互塑造的。由人的現代化所實現的現代人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系統要素,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轉型應該包含人的現代轉型。同時,人的現代化的實現或現代公民的培育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這一動態過程實現的,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現代轉型的價值歸宿。
參考文獻:
[1]張作修.思想政治工作的轉型[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2):47.
[2]羅榮渠.現代化新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2.
[3]〔英〕阿歷克斯·英格爾斯.人的現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4,20,254.
[4]〔英〕吉登斯.現代性與自我認同[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8.1.
[5]〔英〕吉登斯.現代性的后果[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3.
[6]〔德〕哈貝馬斯.現代性的哲學話語[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5.1.
作者簡介:李永霞(1991.3-)女,漢族,山西朔州人,大學本科在讀,專業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