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定錫
【摘 要】人類已經跨入21世紀,以計算機為基礎的多媒體教學已占據了我們大多數學校的教學舞臺。我們如何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術現已成了很多老師和家長共同關注的話題。我針對自己近些年的教學實踐,總結了自己的六點心得體會:①巧用幻燈片,激發學生興趣;②巧用幻燈片,營造良好教學氛圍;③巧用幻燈片,豐富寫作素材;④巧用幻燈片,師生共改作文;⑤巧用幻燈片,培養學生的觀察力;⑥巧用幻燈片,激發學生創造思維。
【關鍵詞】創新思維;多媒體技術;觀察能力
一堂生動的語文課會讓學生興奮很多天,會使學生產生學習語文的極大興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背晒Φ慕虒W也是一樣,需要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許多科學家研究發現,一個人做他感興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可發揮80%以上,反之則不足20%??上攵?,興趣對學生的學習,尤其是語文的學習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我覺得多媒體的輔助教學是一個不錯的辦法。這也是我在這幾年運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所獲得的一些體會。下面就結合我這幾年的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巧用幻燈片,激發學生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我們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質兼美的作品,具有生動的形象性。因此我可以利用多媒體直觀的演示,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形象性,趣味性。例如我在上《水調歌頭》一課時,我首先在導入過程中創設“虛擬情境”, 讓學生們假設自己客居他鄉,望月懷人,接著利用課件播放王菲Flash歌曲《但愿人長久》。學生在聽著略帶憂傷、凄美的聲音時,屏幕又上出現了一輪皎潔的明月,清冷如水的月色照著人間,詞人在月光下形單影孤,舉杯獨酌,那縹緲、空靈的音樂,使學生仿佛來到了月宮,看到了瓊樓玉宇,也感到了月宮的清冷和詞人的孤單寂寞。應該說這堂課收到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二、巧用幻燈片,營造良好教學氛圍
每篇課文都有它獨特的情境,那么如何讓學生走入課文所創設的情境很關鍵,也是正確理解一篇課文的基礎,傳統教學是通過精心準備導語或聽課文錄音達到這一目的。然而現代教學可以通過運用多媒體播放與課文意境有關的音樂或圖像,把學生帶入課文所創設的情境中。這樣學生就能讀書有味,讀書入情,讀書悟理。經過實踐證明這樣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巧用幻燈片,豐富寫作素材
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辈还苁敲}作文,還是話題作文,老師提了寫作要求后,以及一些提示后,學生還是不知從何處下筆,常有“無話可寫”之感。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必須擁有與作文相關的生活積累材料以及在活動中通過觀察所獲得的材料?!币虼藢W生在寫作前必須對客觀事物和社會生活進行仔細的觀察,獲取寫作素材。當然學生很少做 “生活的有心人”,而且對社會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亂的,所以就難以下筆成文。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可以借助投影,對學生進行課堂指導。如要求學生寫敘事、抒懷類的作文,我們用投影放出作文材料(文字、圖畫等),或用圖片形象展示具體事物的原貌(整體、局部、細節等)和社會生活畫面,指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觀察思考。
四、巧用幻燈片,師生共改作文
評改作文能幫助學生分析自己的得與失,以不斷提高作文質量。以前作文批改方法是:學生包寫作,教師包評改?,F在我們把評改作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是大家在多年的作文教學探索中所形成的共識。但由于學生的生活閱歷和知識水平畢竟有限,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于是我將作文評改方式由紙上轉到多媒體中,評改方式由個人轉向面對集體,師生共改,。步驟是這樣的:學生寫完作文,我們瀏覽,按訓練重點和要求,選擇完成的好、中、差作文數篇,用幻燈機投影在銀幕上。然后全班學生聽老師的要求自己改,也可以老師示范改,或師生互改,或學生多人改,等等,方式靈活。雖均為口頭評改,但卻能培養學生流暢的口語表達能力。無論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處,還是糾正有代表性的錯誤,均能做到視聽結合,集體受益。
五、巧用幻燈片,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要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因此我就要求學生平時善于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這方面能力。經過這么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覺得可以充分利用幻燈片培養學生的興趣。如在講《變色龍》時,我們可以依據奧楚蔑洛夫對待小狗的不同態度,設計了幾幅圖畫,運用特寫、夸張的寫法,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他的動作、神態、表情,接著依據課堂中相關的情節放映。這樣奧楚蔑洛夫就丑態畢露,文章脈絡也顯得清晰,學生也興趣盎然,慢慢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從而達到這篇小說理想的教學效果。
總之,通過一年的電教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我切身感受到了它帶來的極大方便,它豐富了我的語文課堂,活躍了我的語文課堂,每當我看到學生們在課堂上的出色表現,我都欣喜不已,它使我的語文課堂插上了奮飛的翅膀。希望在探索優化語文課堂的路上,我們能不斷收獲到更多,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中學語文教學論》,2000年11期
[2] 葉金霞.《中學信息技術教學與實踐研究(修訂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7期
[3] 潘新和.《新課程語文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4] 李克東.《現代教育技術》.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