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桂芬
摘 要 目的:探討上尿路結石體外碎石的影響因素,為臨床治療對策提供理論依據。方法:收治上尿路結石患者94例,進行體外碎石手術,對治療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具體探析結石大小與結石數量對最終療效的影響。結果:所有94例患者中有1例因結石太大(直徑>2cm),體外碎石后未完全排出,1例因為結石數量過多,排出不凈,其余92例全部將結石排出體外并且痊愈,治愈率97.9%,沒有出現嚴重的并發癥。結論:體外治療較小的上尿路結石效果很好,有較高的治愈率,但對于較大的結石,治愈效果不是很理想,臨床治療時應抓住時機,跟進治療,碎石后對患者進行以綜合治療提高碎石療效,避免因結石未排凈而引發腎損傷。
關鍵詞 上尿路結石 體外碎石 影響因素 治療對策
上尿路結石是指位于腎、輸尿管的結石[1],患者主要癥狀是疼痛與血尿,在臨床治療中發現治療上尿路結石最好的方法是進行體外碎石手術,手術前應用B超、X線等儀器對結石進行定位,然后用沖擊波碎石,碎石經患者尿道最終排出體外達到治愈的目的。2008年2月~2011年9月收治上尿路結石患者94例,進行回顧性分析,探析影響體外碎石的因素,優化治療對策,具體情況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8年2月~2011年9月收治上尿路結石患者94例,男62例,女32例,年齡18~69歲,平均40.3歲,上尿路結石中屬于腎結石28例,屬于輸尿管結石66例,其中經過B超檢查發現1例結石直徑>2cm,有1例患者的結石數量遠遠高于其他患者,其余患者結石直徑0.3~2cm,平均大小0.9cm。
體外碎石方法:所有患者在進行體外碎石手術前均通過B超或X線進行結石定位,將患者的結石大小、數量等信息記錄下來。手術前要求患者多飲水,服用抗炎、止疼等藥物,住院期間加強鍛煉[2]。開始體外碎石手術時對于不同患者使其保持不同體位,對于腎、輸尿管上段結石的患者需保持仰臥位或側臥位,輸尿管中下段結石患者需保持俯臥位,手術中患者需配合醫生進行適當屏氣呼吸[3]。體外碎石手術后,宜多輸液,夜間多飲水,對于排石不暢的患者需要口服腎石通、尿石通、排石靈片等藥物加速排石,患者需防感染,注意抗炎,術后適當進行運動,不宜劇烈。
術后注意事項:手術后可對原結石部位進行適當的按摩,一方面加快排石,另一方面加快恢復。患者在補充營養的同時需注意禁食雞鴨魚肉等含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不可食甜食,盡量食用含高維生素的食物,多吃素菜。
療效判定:手術后對患者排出的尿液進行定期檢測,過濾尿液中的砂石,用B超對患者進行重新檢查,在患者手術前檢查出結石的部位未掃描出結石或結石殘余則視為痊愈,若在患者體內檢查出未排凈的結石,需服用或注射藥物以加快結石的排出,經過多次反復治療后無明顯效果的則視為體外碎石無效。
結 果
所有94例患者均進行體外碎石手術,術后經B超檢查發現其中有1例腎結石患者因結石太大(直徑>2cm),體外碎石后結石未完全排出,1例輸尿管結石因數量過多,體外碎石后排除不凈,其余92例在B超檢查中沒有發現殘余結石,體內全部結石均被排出體外并且術后患者達到痊愈,治愈率97.9%(腎結石治愈率96.4%,輸尿管結石治愈率98.5%),所有患者中沒有出現嚴重的并發癥。
討 論
體外碎石影響因素:上尿路結石是泌尿系統結石的一部分。對尿路結石常見的手術方式是進行體外碎石,在進行體外碎石的治療中對碎石結果影響最主要因素包括結石過大與結石數量較多。因結石過大,手術后碎石排出不凈,有殘余,在上述所有94例患者中有1例未痊愈的是因結石過大(直徑>2cm),碎石后排出不凈,雖經藥物加快排出,效果仍然不理想,患者最終沒有痊愈。其次影響體外碎石的因素是結石的數量,上尿路結石分單發性結石和多發性結石,單發性結石進行體外碎石后比多發性結石更易排出,結石數量過多很容易導致排除不凈,最終導致患者未能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