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達之
摘 要:通過對高職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在教學中的實踐來闡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幾點措施。
關鍵詞:高職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策略
一、關于高職學生的學習習慣
我們常聽到學生中流傳這樣的話:“必修課選逃,選修課必逃”“不逃課的大學是不完整的大學”。如何讓學生愿學、會學、樂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可以說,高職學生學習水平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未形成穩定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其原因包括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計劃未制訂、學習情境單一、學習興趣未激發、學習策略未固化、學習反思未深化等等。高職教師在教學中應精心設計,著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成為學生學業成功和終身發展的一大基石。說到底,職業教育讓學生學會生存,而在未來社會,學會學習是學會生存的前提。
二、培養高職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策略
綜合一些體會和個人思考,我認為,培養高職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應注重以下幾方面。
1.激發學習熱情,喚起學習動機
學生的學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是受學習動機的支配。研究表明,高職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動機呈顯著正相關。二者相互促進,能形成良性循環。因此,在教學中應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及其意義,并將學習目標與將來的職業需要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需要注意的是,學習目標應細化和系統化,讓學生在每一階段學習中都帶著目的去學習,有利于學習動機的持續刺激和鞏固。
學習動機與學習熱情、學習成就感密切相關。教師應注意讓教學內容的難度形成小步階梯,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比較容易地一次次克服困難,獲取成就感,激發學習興趣,從而循序漸進,讓學習行為持續發生,為學習習慣的形成打下基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某門科目產生興趣,那他已經成功了一半。
相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賞識我們的學生,多表揚、鼓勵、凸顯他們,給予學生充分地反饋和激勵,激發學習的信心,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不僅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學習動機的培養,在日常管理中也應為學習動機的培養打基礎。學院與學生之間、系部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要有融洽的關系。校園關系融洽了學生才愿意學,它是激發學習興趣的重要保證。
2.引導學習反思,發展學習策略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不學不問,難有學問。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如何引起學生進行學習反思?
以我在教學上的一次嘗試舉例。《中外音樂史與賞析》這門課程是純理論課程,按照以前的教法這門課程應該全由我來講,這樣的講法學生很被動。有一次,我問了一個很生僻的內容,就是唐代立部伎和坐部伎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我認為學生應該不知道,但是,很快就得到反饋,學生不僅知道,并且還很詳細,我通過了解得知,學生是通過互聯網知道的。
因此我就在反思是不是應該在課堂上做做調整,于是,我就決定利用現在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元的有利條件,把學生劃分成若干小組,小組每個成員的分工不同,有的查找資料、有的負責寫講稿、有的負責PPT、有的負責把內容講述出來,其他小組的學生根據講述的好壞評分,超時和時間不到按比例額扣分。這個模式實行以后,學生很感興趣,主動去查找資料,把監督完成的工作,由我分解到了每個組員的身上。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并且在查找資料能力、講述能力,以及作為一名教師整個從備課到講課的能力培養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符合教育專業的特點。
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反思,進行自我學習監控,養成自我評估的習慣。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不斷地引導他們運用調控策略去評價自己使用的學習策略是否有效,然后敦促他們選用適合自己的有效策略,并根據不同學習階段的特點使策略適應具體的學習任務。學習反思是學習習慣形成的催化劑。
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實施以下學習策略:
建一個“要學習什么”的清單——可以把想要學習新領域的思路寫在上面。或許你想學習新技能,或者聽貝多芬的代表作。無論是什么激勵你的,都要把它寫下來。這個清單是學習路途中的一份激勵。
反思自己的思想——只是簡單地學習別人的東西,這樣是不夠的,你要在此之上建立自己的想法。可以把你對所學知識的思考和想法記錄下來。
試著教導別人——如果一種知識你能清楚地講述出來并能教會別人,說明你已經掌握它了。你甚至可以建立一個博客,將你所學的知識撰寫、發布成教程。
把你腦中先入為主的觀念忘掉——杯子滿了就不能再往里面倒水了。學到了太多的信念,就意味著太少產生新想法的機會。要學會用自己的頭腦質疑和思辨。
3.豐富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教學
教學方法的多樣化,一是使得教學更加生動和富有變化,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使得學生擁有了豐富的學習體驗,學生能在這些學習體驗中逐漸找到并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
作為高職教育來說,在多樣的教學方法中,應特別重視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是學生能力生成的主要途徑。通過實踐教學,學生所學的知識得以應用,技能得到發展,更重要的是個人的潛能得以發揮,個人價值得到實現,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對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現在,許多職業教育專業課程,直接模擬企業或研究所的工作環境進行同步教學。學生的實踐教學環節采取分散方式進入多個企業一線,借助于企業一線工人和工作環境進行類似于中國“師傅帶徒弟式的”實習教學。真實工作環境的刺激和壓力將促使學生對學習投入更大的精力。
4.加強師生交流,加強合作學習
教學的本質是一種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經常與學生進行對話,除了達到深化思考的目的外,還能起到情感交流的作用。在日常管理中,教師平時要隨時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需要,及時幫助他們排除來自外界或自身的各種消極因素的影響,降低他們的緊張和焦慮程度,減輕心理壓力,以激發學習熱情。
學生合作學習也是培養學習習慣的一種好途徑。在學習團體中,學生相互鼓勵,相互借鑒,共同進步。適度的良性競爭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個人在群體的帶動下,學習積極性將會更高,學習習慣更為牢固。
可以說,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功在當下,利在終身。洛克說:“事實上一切教育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培養人的良好習慣。”愿與大家共勉。
(作者單位 瀘州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