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巍巍
摘 要: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如何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現今良好教育環境應具備的重要條件,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還可以引導學生擁有正確的人生導向,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前提就是要做到尊重與理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就是要找到適當的方法與策略,同時教師也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修養與知識儲備,做學生喜歡與歡迎的教師,嚴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規的要求,做幽默、博學、有愛心、有責任感的教師,只有做學生喜歡的教師,才能和學生成為朋友,才可以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尊重;理解;平等;愛心;責任感;和諧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一言一行是決定師生關系親疏的重要因素。作為教師最基本的是遵守法律,具有很強的責任心與愛心,用心地、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洞察學生的行為與心理,深入了解并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與學生建立像朋友一樣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達到“傳道、授業”的目的,因此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相當重要。就如何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淺析以下幾點。
一、“尊重理解”是師生和諧交往的重要前提
在過去的教學模式里,教師“教”、學生“學”是固定的教育方式,這樣學生失去了自己發展的機會,教師的“教”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他們發展,也容易讓學生與教師產生隔閡。從調查中可以看出:有將近69%以上的受訪問的學生認為師生關系好壞的主導因素在于教師,大多數學生認為在學校生活學習中與班主任的接觸較多,因此與班主任的關系比較親密,小部分的學生認為與其他科教師關系不好不壞,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教師喜歡學習勤奮、優異的學生。從調查中看出大多數學生與教師的關系的和諧度并不樂觀,學生與教師還存在距離感,因此教師更應走進學生心靈,全面、正確地認識他們,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換位思考”是教師與學生交往的有效方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引領人類不斷的改革與創新,新時代的青少年學生在大環境的影響下,有著自己人生觀、世界觀的認識,與比他們年長的教師有著一定的差異化。因此正處于青春期的他(她)們更需要一位循循善誘的教師,而不是一個嚴厲苛刻的教師。作為教師的我們,首先要學會換位思考,真正地理解他們,真誠地與學生交流。在理解的基礎上,用和藹的態度,真誠的溝通,相信學生能真正的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從而形成融洽的關系。
三、“平等”是師生和諧交往的重要基礎
教師與學生之間有了民主平等的關系是開展一切教學活動的重要前提,所謂“平等”就是在教育學生時,要一視同仁,平等地對待每一學生,遇事要控制好自身情緒,不隨便發脾氣,站在高的角度,全面看待及分析問題,不用自身教師的威嚴壓制他人,做到公平公正,以德服人,這樣才能讓學生從心里尊重教師。
四、教師必須認真學習教育法律法規
遵守師德是測評教師的重要準繩,我國教育法指出:教師要依法執教,要有職業道德,恪守職業紀律,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從一點一滴做起,要理解學生、尊重學生,不得以任何理由體罰、變相體罰學生。因此,教師應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不斷修煉自己的內涵,對自己有更高的人格要求。教師要做到“認真嚴格”,不要“嚴厲苛刻”,要幽默大方不要“失了分寸”,要做學生喜歡的教師,修煉及提升自身“善解人意、和藹可親、幽默大方”的特質,同時更要完善自己知識結構與思想修養,真正做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由此可見,在學生的心中,和藹可親、幽默大方的教師更受他們歡迎。學生也承認:對幽默風趣的教師的課程更感興趣,學習效率更高;更喜歡和藹可親的教師,愿意聽從他們的教導,愿意與這樣的教師訴說心事,分享自己的一切。由此證明,教育的前提就是“愛”。沒有愛的教育事業是無法開展的。因此,在教育過程中,無私地奉獻師愛是對教師的道德要求。而理解和尊重是每一個學生則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前提。正如教育家魏書生所說的,要深切地理解人,尊重人,同情人,關懷人,為人為善,要有以德報怨的胸懷。而這一切就是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這樣才能言傳身教。與學生真誠相對,做他們的知心朋友,相信在這樣的基礎之上一定能構建出尊重、信任、寬容、友愛的新型的師生關系。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三道嶺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