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泉
摘 要:主要針對初中體育主體參與模式的實施背景和具體方法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初中體育;主體參與模式;教師素質;教學環境
目前,改革和創新成為初中體育教學的主旋律,主體參與模式逐漸融進初中體育課堂,成為體育教學中提升教學成效的新模式之一。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主體參與模式的重要性越來越顯著,它在增添體育教學工作的活力、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主體參與模式在初中體育課堂中的實施背景
初中體育的傳統教學方法是單向的教學關系,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只注重動作的示范,而學生則單純通過觀察和模仿進行學習,學習方式的單一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有效激發出來,最終導致處于低位徘徊的教學成效長期存在。針對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一些教師提出主體參與模式,希望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融入體育課堂,給予學生更多的參與空間和機會。
二、主體參與模式在初中體育課堂中的實施方法
1.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初中教師教育觀念的正確程度和深刻程度都直接關系到教育成敗,所以教師提升總體素質是必然。初中體育教學中,傳統的“拴羊式”教學已不能適應教學發展,對學生主體性的重視才是必走之路。再加上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差異性教學也是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并找到合適學習方法的途徑,教師可以利用差異性的特點來幫助學生選擇適宜的運動形式。
2.學生參與空間的拓展
首先是搭建課外興趣小組。教師可以在完成課堂常規技能訓練的基礎上,組建體育課外興趣小組,并對有相同興趣愛好或者基礎較好的學生開展專門的訓練活動指導,以這樣的課外互動方式,幫助學生自主進行體育活動,使學生更高程度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實現延伸與深化鞏固課堂教學的目的。
其次是開展體育競賽活動。競賽形式中你追我趕的競爭氛圍是激發學生上進心的有效方式,所以,教師可以在重點項目訓練完成的基礎上,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欲望為目的,在體質能力相似的學生之間開展競賽游戲,幫助學生在體育學習參與性和教學實效性上得到提高。
3.建立良好的教學環境
學生在良好的教學環境中會產生運動欲望,所以集體榮譽感和上進心可以使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欲望得到激發。如,團體越野,它可以把個人與集體聯系在一起,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體育精神。
參考文獻:
丁慶珠.初中體育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途徑[J].山西教育學院學報,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