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崗 張峰巖 秦志明
摘 要:武術健身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一環,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中的瑰寶。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是寶貴的文化遺產。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眾多武術健身操的資料的分析,得出相關結論:不論是從提高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提升其道德修養,還是弘揚民族精神,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要性來看,在全國中小學生中普及武術健身操意義重大。
關鍵詞:武術健身操;學生;傳統文化
一、前言
武術健身操是為充分發揮武術的教育和健身作用,豐富課間體育活動內容,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共同創編了《全國中小學生系列武術健身操》。全國中小學生系列武術健身操以中國武術為主要內容,以廣播體操為基本表現形貌,傳承武術和中國傳統文化,從而達到豐富中小學生課間操內容,增強兒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為目的的體育鍛煉形式。在全國中小學中普及武術健身操,不僅有利于他們自身身心的發展,同時能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得以發揚光大。
二、武術健身操發展的現狀及其特點
武術健身操自2010年9月1日起在全國普通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中推廣實施。這套全國中小學生系列武術健身操,共包括適宜小學生選練的《旭日東升》《雛鷹展翅》,適宜中小學生選練的《英雄少年》《功夫青春》四套武術健身操。在中小學中推廣普及武術健身操,不僅有利于他們自身身心健康的發展,更能借助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這一中介者的社會資源力量,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這四套操與廣播體操相比,有三個突出特點:
1.動作不同于以橫平豎直為主的徒手體操動作。武術健身操的動作是選自武術運動的形態多樣,妙趣橫生,含有攻防作用的動作。
2.練習方法不同于徒手體操,只有個人單練。武術健身操中還有通過喂招、拆招的形式進行配對交手的對練方法。
3.武術健身操不僅具有與徒手體操共有的健身價值,還有練習自衛能力、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作用。
三、武術健身操可以提高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信息社會現代化的進步,每個人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中小學生自然也要面對來自于社會適應、學習障礙、考試焦慮等各個方面的壓力,這就使得許多學生或多或少地存在著生理和心理問題。例如,肥胖、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體弱多病、網絡成癮、交際困難、厭學、自卑、悲觀等。中小學生同樣也不能避免這些問題的存在。中小學生是我們祖國的花朵,是我們國家的棟梁。倘若將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帶到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去,對他們的將來是一個不可預知的隱患。因此,從健康角度出發,在中小學生中普及武術健身操意義重大。
1.學習武術健身操,促進學生身體機能的發展
可增加骨質密度,使骨頭變得更加堅固,促進生長發育,增強體質。在練習中注意動作與呼吸的正確配合,屈體動作應呼氣,挺身動作應吸氣。武術動作對四肢能力度的鍛煉有較好的效果,并能增強關節的穩固性和靈活性,技術特點有利于新陳代謝,長期練習能增強人的免疫力。武術操練習中的雙方對招,既考驗學生的頭腦靈活性,又改善全身肌肉的機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2.學習武術健身操,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練習武術健身操是集體活動,學生聚在一起互相學習、切磋技藝、交流思想、擴大交往、增加友誼。因此,可以改善學生身體表現和身體自尊,有效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學生從小就養成獨立自主的生活習慣,遇到困難勇于克服,鍛煉出堅韌不屈的戰斗意志,有利于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有個別學生膽小,不愛說話,還有的學生體弱多病,通過練習武術健身操都有了明顯變化。進而改善強迫、抑郁、焦慮、悲觀、敵對等心理,有效地促進健康心理的形成,改善人際關系。
3.武術健身操的武德教育,可以端正人品,培養師德
“習武以德為先”體現了武德在武術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尚武崇德”的精神培養習武者尊師重道、講禮守信、寬以待人、嚴于律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尤其在追求武藝提高的過程中,需要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精神,這不僅能培養學生堅韌不拔、勇于進取的品質,也是一種學生修身養性的重要手段。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武德教育,端正學生的人品,進而培養師德。接受傳統的武術文化教育,可以培養具有優秀品格的學生。
4.學習武術健身操,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
學生在青春期,易沖動,難以辨別是非,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發展的關鍵時刻。所以這個時候,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很重要。學生犯了錯誤,教師的說教,學生不容易接受,自尊心強,愛面子,損傷他們的自尊心。還會降低他們的積極性,逆反心理較強。練習武術健身操,教學生如何做人做事,做有正義感的人,培養學生健康的體魄和勇敢強大的內心。
5.學習武術健身操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中小學生的學習生活非常緊張,交感神經往往處于興奮狀態。因此,學生容易產生疲勞現象,致使身心素質下降。練習武術健身操,從根本上能減輕學生用腦過度、神經過度緊張的程度,使腦部氣血充盈,保證了腦組織的供血充足,強健大腦。武術健身操的練習是在課間,學生進行練習,正好可以緩解大腦疲勞,使頭腦清醒,改善與修復中樞神經的功能,使大腦處于最佳的工作狀態,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四、中小學生應該肩負起繼承并傳播優秀的傳統文化
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項目之一,是中國幾千年燦爛文化的歷史產物,這是世界上其他國家不可能產生的獨特的傳統武術項目,武術不僅普及于國內,而且廣泛傳播于世界各國。由于武術涉及中國傳統哲學、傳統養生學、傳統美學等多方面的領域,因而武術吸引了整個世界。作為炎黃子孫,應該把祖國的寶貴遺產發揚光大。中小學生對優秀民族文化起到繼承和傳播的承上啟下的作用。武術健身操以廣播操為基本推廣形式,通過武術健身操,掌握武術的基本技術和健身方法,更應該把它看成修身養性的傳統體育的傳承。
五、中小學生應該接受武術文化思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
武術獨特的文化內涵、顯著的養生功能,得到了現代技術的肯定和認同,被許多外國人推崇和練習,我們中國的武術被老外稱為“中國功夫”。然而,在我國,隨著人們對健康重視程度的加強,健身操、瑜伽、跆拳道這些成了熱門的健身方式。而具有民族傳統文化的武術的影響范圍卻日益縮小。練習武術的人大多數為體育院系的大學生,以及小部分選修武術課的大學生。而更多的中小學生沒機會了解和學習武術,實為遺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小學生只注重文化課的學習,沒有開展武術課程,把體育鍛煉放到了次要地位。另一方面,當今青少年追求時尚,缺失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學習武術健身操、演練武術健身操、傳播健身操的過程,就是接受武術思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的過程。因此,在全國中小學生中普及武術健身操具有重要的價值和特殊的意義。
六、結論
1.武術健身操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對中小學生改善心理狀態、塑造完美性格、培養高尚情操、磨煉堅強意志有著獨特的魅力。
2.武術健身操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對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有著積極作用。
3.學校是傳播文化的重要場所,作為學生應該擔負起繼承和傳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不論是從增強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還是繼承和傳播民族文化,弘揚民族文化的角度來看,在全國中小學生中普及武術健身操是非常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任廣洲.淺談武術健身操如何發揮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作用[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6(2).
[2]謝慶偉.中小學武術健身操開展可行性及狀況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1,8(6):44-46.
[3]向瑋在.傳統武術推廣模式的探討[J].搏擊·武術科學,2005.
[4]孫雪娟,聞年富,唐納.《中華新武術》的推廣對普及武術健身操的意義[J].搏擊·武術科學,2012,9(3):8-10.
[5]蔣亞明.武術健身操豐富大課間.中國體育報,2011-3-3.
(作者單位 任文崗:河北體育學院 張峰巖: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秦志明:河北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