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福 程支明
摘 要:當前教師職業的技術性特征受到質疑,教師教育面臨嚴重危機。產生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并非教師教育輕視教師職業能力的培養,而是忽略了自身固有的實踐性特征。教師教育必須建構實踐取向的人才培養模式,采用頂崗實習的方式,以有效提高師范生的教師職業能力。
關鍵詞:教師教育;職業能力;頂崗實習
當前教師職業的技術性特征受到質疑,教師教育面臨危機。產生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并非教師教育輕視教師職業能力的培養,而是忽略了自身固有的實踐性特征:一是在思想上將實踐認識化,即在認識與實踐領域中,將本應屬于實踐領域的教育置于認識論領域,從而使教育理論被作為一種認識論成果的“知識”而加以學習,使教學活動缺乏實踐性;二是在行動上教育見習、實習安排分散且時間短,學生參與教育實踐的機會很少,短暫的教育實習,學生無法完成實踐知識的體味和內化。要改變當前的現狀,教師教育必須建構實踐取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實踐方式,探索有效提高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的新途徑。
一、頂崗實習的內涵
頂崗實習是組織師范類高年級學生在學完骨干課程,經過有針對性的系統培訓后,到農村基層中小學進行半年的“全職”教師崗位鍛煉,以強化師范生的教師職業能力為主題,以促進農村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為責任的一種新型教師教育模式。2007年教育部頒布發《關于大力推進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的意見》(教師〔2007〕4號)文件,要求高師院校要精心組織實施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因地制宜地組織高年級師范生到中小學進行不少于一學期的教育實習。各高師院校根據文件精神,組織開展頂崗實習工作,將師范生派往中小學獨立承擔教學任務,開展實習支教活動。頂崗實習由此推廣成為一種教育實習方式。2010年,“國培計劃”——中西部農村骨干教師培訓項目,開展骨干教師置換脫產研修,頂崗實習規模進一步擴大。由此,“頂崗實習—置換培訓”成為教師教育職前職后一體化的重要途徑,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頂崗實習與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培養關系的研究更具現實意義。
二、頂崗實習的功效
為了深入了解頂崗實習對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培養的影響,我們采用抽樣調查和對比研究的方法,通過設立頂崗實習、常規實習對比組,對長江師范學院2007級、2008級師范專業實習生,從實習時間、實習方式、實習任務、實習感受、實習成績等方面開展問卷調查,發放抽樣調查問卷140份,回收問卷120份,其中有效問卷110份(頂崗實習67份,常規實習43份)。調查問卷首選概率統計結果如下:(1)你認為教育實習最合理的時間是多久?一學期47.27%、三個月29.09%、兩個月18.18%、一年2.76%、一個月2.72%。反映出師范生認為一個學期是最理想的教育實習時間。(2)你認為什么途徑對提高教師職業能力更有效?頂崗實習72.73%、常規實習20%、試講4.55%、見習2.72%。反映出師范生認為頂崗實習是提高教師職業能力最有效的途徑。(3)你在教育實習中經歷了哪些環節?上課100%、作業批改98.18%、備課96.36%、輔導學生96.36%、班級管理92.73%、組織課外活動61.82%、教研活動52.73%、開家長會37.27%。反映出師范生教育實習集中在上課、備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班級管理五個方面,組織課外活動、參加教研活動、召開家長會主要是頂崗實習學生,常規實習學生參與較少。反映出師范生在頂崗實習中的教學實踐更全面。(4)教育實習中你主要關注了哪些對象?教學目標24.55%、教學效果23.73%、教學內容14.55%、教學過程10.91%、教學方法10.91%、學生發展6.27%、學生反饋3.64%、教師評價2.91%、學習方法2.52%。反映出師范生更多地關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對學生發展、學生反饋、學習方法關注不夠,還處于以教為主體的教學狀態,需要更多的教學實踐鍛煉。(5)你在教育實習中感覺最缺乏什么?教材知識體系的把握18.91%、班級管理能力16.18%、課堂教學能力15.27%、教學設計能力12.64%、組織課外活動能力9.42%、教育理論知識9%、教育技術運用能力8%、課標理解7.09%、教學反思能力3.1%。反映出學生通過實習體會到學科知識體系、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組織能力的局限,提高了自己的教育反思能力,有利于返校后的學習。(6)教育實習對你哪些方面提升較大?課堂教學能力43.45%、教學設計能力13.45%、教材知識體系把握12.55%、班級管理能力13.45%、課標理解4.36%、組織課外活動能力4.36%、教育技術運用能力3.45%、教育理論知識的理解3.11%、教學反思能力1.82%。反映出教育實習對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7)你認為教育實習的哪些環節提高了你的教師職業能力?實習期間實踐鍛煉54.27%、實習學校教師指導15.27%、實習前的集中培訓12.55%、實習階段自學研修7.09%、實習階段教學反思4.45%、實習學校教研活動3.64%、實習階段同學互助2.73%。反映出實習期間的實踐鍛煉是提高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的主要因素,頂崗實習優于常規實習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8)實習成績,頂崗實習優秀29.85%、良好49.25%、合格20.89%,常規實習優秀13.95%、良好74.42%、合格11.63%。反映出頂崗實習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強。
實習方式與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培養,屬于兩個分類變量之間的關系,師范生的實習成績是其教師職業能力強弱的客觀反映,可以將其作為檢驗二者關系的客觀依據。因此,本研究以實習成績為主要依據,采用雙向表x2檢驗分析實習方式與實習成績的相關性。其檢驗步驟如下:
第一步,建立統計假設H0:實習成績與實習方式無關;H1實習成績與實習方式有關;第二步,計算理論頻數ft。公式E=fr·fc/N;第三步,計算x2值。公式x2=∑【(f0-ft)2/ft】。x2≈6.9;第四步,計算自由度df值。公式df=(r-1)(c-1)。df=2;第五步,確定顯著性水平和臨界值。根據自由度df=2,查x2值表,可以得到x2(2)0.05=5.99和x2(2)0.01=9.21,由于5.99<6.9<9.21,則0.01
不同實習方式對教師職業能力培養的比較表
按照x2檢驗統計決斷原則,應在0.05顯著性水平上拒絕H0而接受H1。其結論為:實習成績與實習方式有關,頂崗實習對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培養的效果顯著(P<0.05),采用頂崗實習能夠有效提高師范生的教師職業能力。
三、頂崗實習的優勢分析
教師職業能力由教學認知、設計、組織、實施、監控、評價、反思、研究等多項能力組成,這些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才能得以實現。頂崗實習涉及崗前、崗中、崗后三個階段,師范生的教師職業能力培養在這三個階段中各有側重。崗前階段主要是培養師范生的教學認知能力,通過學習、觀摩、聽課促進師范生認識課堂,了解課堂教學設計,了解教師的知識加工、教育機制和教學氛圍的生成以及學生的學習方法、能力和學習反饋。崗中階段主要是培養師范生的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監控、評價能力,通過教學實踐研習教材、教法,錘煉教學語言,組織教學活動,提高職業能力。崗后階段主要是培養師范生的教學反思、研究能力,通過與優秀教師、實習指導教師溝通和交流,開展教學實踐的總結與反思,探索課堂教學能力提升的途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