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嬌
摘 要:隨著現代教學手段引入課堂,教師的范讀、板書漸漸遠去。受新課改的影響,教師傾向于多媒體的運用,其中不乏包括課文音頻、視頻的朗讀。似乎這樣做才更像是在進行課改,才更能融入新時代的潮流。在各個教研活動中,語文教師更是推出各種新的教學模式,卻很難看到教師有板有眼地帶領學生朗讀的教學情節了。旨在闡述精彩范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課堂上進行操作。
關鍵詞:范讀;流失;體驗;模仿;感悟等
現在的語文課堂上,很少見教師的范讀,教師范讀似乎成了被遺忘的角落,很少被人提及,更何況實踐。課堂上以聲、光、電的組合多媒體來取代教師范讀,似乎成了一種潮流,能體現上課教師先進的教育理念。個別教師甚至認為范讀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范讀吃力不討好,又累又原始,不值得提倡;還認為范讀是老方法,與新課標不相符合,真要范讀,還不如用多媒體代替。筆者不禁要問:難道新課程改革下,范讀就沒必要了嗎?筆者倒覺得精彩范讀應在新課標下大放光芒。
一、精彩范讀應在新課標下大放光芒的原因
1.新課程標準決定的
新課標,賦予教師新的角色定位——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教師身體力行的示范是對學生最好的誘導。教師通過范讀,讓學生領略到語文世界中那優美的風景、神奇的傳說、動人的故事、感人的情懷。教師通過范讀,使學生經過反復朗讀,提高朗讀水平,并達到訓練語感的目的。再者,《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而且將朗讀貫穿于各學段的目標之中,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筆者認為教師范讀對于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十分有效。如,教師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進行一次范讀,學生就能自然地加以評價、品味、體驗、模仿,如此一來,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朗讀明顯增量,是其他方式難以取代的。
2.精彩范讀是由自身的獨特魅力決定的
(1)它的獨特魅力在于能誘發學生情感的波瀾,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讀書積極性
小學生還處于初步學習階段,有很強的向師性。教師精彩的范讀,不僅濃縮了教師領悟教材的深刻體會,而且伴隨著教師的范讀,課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就會像一股清泉流淌進學生稚嫩的心田,誘發學生情感的波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課文的積極性。
(2)它的獨特魅力還在于能讀出好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
于永正老師說過:“對兒童來說,‘正統不如‘卡通”。教師的范讀就是一種卡通,一種現實、直接的指導。在鉆研領悟教材的基礎上教師倘若能在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時機,或在學生讀文前或當學生讀得不盡如人意、處于“憤悱”之時,教師范讀一番,將會是事半功倍。在上優美抒情的課文時,教師更應用情、用心地讀,把學生帶入盡善盡美之中。如,筆者在教學《找春天》一課時,有這樣一個自然段:“春天來了!我們看到了她,我們聽到了她,我們聞到了她,我們觸到了她。她在柳枝上蕩秋千,在風箏尾巴上搖啊搖;她在喜鵲、杜鵑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頭笑……”在我抒情地范讀后,學生也“看到”“聽到”“聞到”“觸到”“蕩秋千”“搖啊搖”“叫”“笑”地讀起來了,讀得有聲有色,美極了!這樣,課文讀懂了,讀出味來了,如臨其境,不但讀出了好的教學方法,也有效地改變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學習方式。
(3)它的魅力還在于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
讀書能力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大量的讀書實踐活動,包括課文的學習。學生接觸到一篇新課文開始往往不會馬上就能讀得好。于是,教師的示范朗讀顯得很有必要。教師的范讀,還是一種對學生很好的語感訓練。教師繪聲繪色、形神兼備的范讀,能把課文所表現出的強烈的愛憎感情直接傳遞給學生,使他們在聽讀中受到強烈的熏陶,進入課文意境,感受語言的魅力。范讀出于教師的口,入于學生的耳,了然于學生的心,以情激情,在學習課文時能夠更好地自主探究。
二、怎么做才能讓精彩范讀在新課標下大放光芒
1.從認識上:端正態度,重新解讀新課標下范讀的特殊含義
從新課程的理念出發,作為范讀的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不僅是學習主體的促進者,也是平等師生關系下的參與者、師生共同發展中的競爭者。由此基礎上構建的范讀也成為一種“立體化”的教學方式,它不再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是情趣盎然的師生“聯袂登臺”;不再是教師對學生的情感嫁接,而是引導誘發學生的自主體驗;不再是一種“告訴”,而是一種富有智慧的啟迪。
2.從行動上: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精彩范讀
努力在范讀中做到:設身處地,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盡情地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具體說,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精彩范讀。
(1)講讀課文前的范讀
一般是全篇課文的范讀。其目的是激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欲望,幫助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教師課前的范讀,情緒渲染,給整堂課的情感基調作了鋪墊。上課時,學生情不自禁地被教師的感情朗讀所吸引,進入了故事內容,進入了人物角色,從語言文字符號中很快地受到了良性“刺激”。教師抓住這一契機,再給學生一個充分朗讀感悟的機會,來個錦上添花。一位教師在執教《春天是這樣來的》時,揭題后,她利用啟發性的導語將學生帶進春的世界里。“春天已經來到了我們身邊,是怎么來的呢?今天,我要把一個小朋友發現的秘密告訴你們好嗎?”說完,教師就開始了配樂朗讀。就在舒緩的樂曲聲中,在教師柔美的聲音里,學生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初步知道了“春天是這樣來的”。這樣的情境給人一種整體的、和諧的、生機向上的美,給人以朝氣,給人以靈感,教和學猶如一組如詩、如畫、如歌的交響樂。這時,教師說:“小朋友們喜歡這首小詩嗎?她已經在等著和我們交朋友呢!大家趕快大聲地讀讀,老師想聽聽你們的聲音。”教師的話音一落,學生馬上就愉悅地親近起這首小詩來,讀得自然很投入。
(2)課文講解時的精彩范讀
一般是部分內容的范讀,可以是一個段落、一個句子,甚至是一個詞語。其目的是促進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難點,掌握一定的朗讀技能。這時的范讀要注重指導,講究方式、方法的多樣性,教師可以作為參與者、競爭者、指導者等介入。
第一種情況是教師作為參與者介入。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少課文中的人物對話十分精彩。由于人物語言是反映人物性格、心理、思想、情感乃至品質的一面鏡子,而且人物對話較其他的描述性語言來得更為鮮活,其蘊含的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因素更具多元性、變化性、跳躍性。因此,如果教師靠“一包到底”的范讀來促進學生理解的話,那么學生揣摩的對象就不是文本,而是教師的語調、語氣、語速模式,“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定論就成了謬理。此類對話教學的范讀,教師應作為一名參與者出現,從而展開與學生的“對話”,通過多層次的朗讀訓練與指導,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
第二種情況是教師作為學生的競爭者介入。這種范讀方式的本質意義不在于教師榜樣性朗讀的本身,而在于學生憑借教師的榜樣力量,進一步提升對語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個性化體驗,達到更高的領悟境界。這種范讀一般在賞析教學環節中進行,教師既要組織多種教學形式,又要積極鼓勵學生與學生之間開展朗讀比賽,也要真誠地向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大膽地向教師挑戰,把以讀促悟推向新的高潮。
第三種情況教師作為指導者介入。這種范讀既強調朗讀的示范性,又強調朗讀的啟發性;既強調教師的主導性,又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如,當學生因對某段文字的含義或意境理解不深、把握不準,而導致朗讀情不真意不切時,教師可采用這種范讀——聽一聽,教師哪個地方讀得好,讓學生在評價教師的范讀中得到啟示,在進一步的練讀中加深感悟。再比如,教師針對學生容易忽略的部分或為了突破某一難點,點擊學生思維的興奮點,還可采用故意出錯的范讀——聽一聽,教師哪個地方讀得不太好,讓學生通過評價,試著范讀“錯誤之處”,在不斷地矯正中,提高揣摩詞句的能力和領悟方法的能力。
(3)講讀課文后的范讀
把范讀放在這一環節其目的是引導學生總結全文,欣賞課文的精彩之處。這時的范讀要求能以聲傳情,充分發揮教材的感染力,不僅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還能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如,有位教師在教學課文《瀑布》時,課一開始,教師就進行了一次感知性范讀。當學生讀懂課文之后,教師再進行一次配樂范讀——“……豎著的小河啊,你停一停,讓我好好看看你。”全班學生靜靜地聽著,完全進入了情境之中。教師緊接著問:“現在,我們來到了瀑布下邊,這時,你最想做什么呢?”有的學生說:“我要在瀑布下拍個照。”有的說:“我很想摸一摸瀑布。”有的說:“我要在瀑布底下沖涼,肯定很舒服的。”還有的說:“要是我是瀑布里的一滴水就好了,這樣就能從很高很高的山上飛下來,多刺激啊!”像這樣的范讀,由于留給了學生足夠的想象空間,因此課堂上才會出現多種答案。
總之,在新課標的引領下,新的范讀方式是教師走下“神臺”,以學生為本,師生共同走向文本,實現平等對話的重要途徑。所以,在新課程標準下精彩范讀,也應大放光芒,它將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日益得到創新、豐富,且更具教學魅力。
參考文獻:
[1]楊九俊,吳永軍.建設新課程:從理解到行動 通識卷.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海林.重建語文教育的時代精神.中學語文教學,2002(11).
[3]黃厚江.對新課程理念下語文教學幾個問題的思考.江蘇省基礎教育學校教育科研優秀論文選.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2003.
(作者單位 浙江省臨海市桃渚鎮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