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志軍
摘 要 目的:探討中醫特色診療技術針刺、火罐、放血、穴位注射在臨床中治療帶狀皰疹的療效。方法:2010年3月~2012年5月采用中醫特色診療技術針刺、火罐、放血、穴位注射,治療患者68例。結果:經治療68例患者中,64例痊愈,其余全部有效。結論:中醫特色診療技術針刺、火罐、放血、穴位注射因其療法簡捷、方便、安全、療效確切,是治療帶狀皰疹最佳的治療方案。
關鍵詞 中醫特色診療技術 針刺 火罐 放血 穴位注射 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病毒性皮膚病,中醫學稱其為纏腰火丹、蛇竄瘡[1]。采用針刺[2]、火罐[3]、放血、穴位注射治療本病,療效較好,現將近兩年來的病案收集,分析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5月采用中醫特色診療技術治療患者68例,男20例,女48例,年齡20~79歲,平均45歲,起病至就診時間1~10天,平均5天。
治療方法:①器材選用:1~1.5寸長的針灸針,火罐若干,梅花針,三棱針,5ml注射器,鑷子,碘伏,酒精棉球,聚肌胞注射液2ml,利多卡因注射液5ml,維生素B1注射液100mg,維生素B12注射液0.5mg。②部位選定:以發病部位為主要區域,即主要的出疹區及疼痛區。③具體操作方法:首先用酒精棉球把病損區周圍及脊神經根須分部區域進行消毒,然后進行圍刺法治療,即治病損區域進行包圍式針刺,每相鄰兩針間距1寸左右,同時針刺相應脊神經根須處即相應的夾脊穴,留針30分鐘,同時用電針兩組。選穴:夾脊穴及病損區選穴,其次,針刺治療結束后,用碘伏對病損區及相應脊神經根處再次進行消毒,用梅花針對病損區進行叩刺,以局部泛紅為度,盡量把所有皰均點破,同時用消毒后三棱針點刺相應夾脊穴處,以見出血點為度,然后在叩刺區進行拔罐,可見毒血被拔出,留罐10~15分鐘,到時起罐,用三棱針再把鼓起的水皰點破,用干棉球吸干,最后,先在病損區域首選夾脊穴注射聚肌胞注射液,共選3穴,然后再在病損區下及剩余的夾脊穴上注射維多卡因注射液+維生素B1注射液+維生素B12注射液,選4~6穴進行注射,每穴0.5~1ml的封閉液,治療1次/日,快者1次即可治愈,一般1周即可痊愈。④注意事項:針灸圍刺法進行深度約0.3分左右;叩刺時疼痛較明顯,易出現暈針或因緊張而誘發其他病,要時刻觀察患者;另外針灸針、梅花針、三棱針均為一次性使用器械。⑤禁忌證:出血性疾患、嚴重的心腦血管疾患、糖尿病患者合并皮膚破損后易感染、孕婦。
療效判斷標準:①痊愈:丘疹、水皰全部結痂脫落、疼痛消失,無遺留神經痛;②顯效:丘疹、水皰全部結痂脫落,疼痛消失,偶有神經閃痛或隱痛;③有效:丘疹、水皰全部結痂脫落,疼痛略有所減輕;④無效:與就診前無明顯改變,或改變不太明顯。
結 果
痊愈64例(94.1%),顯效2例(2.9%),有效2例(3%),無效0。(注:有效1例患者因年歲已高,合并有心、腦疾患,故在治療1周后,明顯緩解,中止治療,采取外用涂藥法繼續治療。另外,無效1例患者因極度恐懼,在治療1次后,雖然已經見效,但拒絕再往下治療,中止治療,采取外涂藥法及口服阿昔洛韋片劑治療,同時口服,消熱解毒,理氣止痛之草藥方:帶疹湯(丹參、白芍各20g,柴胡、板蘭根須、半支蓮、秦艽、甘草各15g,膽草、當歸、梔子、黃芩、元胡各10g)。
討 論
帶狀皰疹多因體內本有郁火,加之情志不暢,或過度勞累,而致脾失健運,濕濁內停,而加重郁火,同時又外感時令邪毒而發病[5],故在治療當中應以清除濕、毒、火之邪為主,故我科在臨床中選用針灸控制疾病擴展,再用放血、拔罐清除邪毒,最后在局部注射抗病毒及營養神經、止痛藥,達到迅速止痛,縮短療程,多數患者在1次治療后,就自覺疼痛減輕一半,此治療方法,一般無遺留神經痛,方法簡捷,有其神效,故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明富.社區常見病癥的中醫藥照顧[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39-140.
2 馬洪文,馬育光,等.針刺治療帶狀皰疹[J].中醫雜志,1960,5.
3 孫桂芳.拔火罐治療帶狀皰疹[J].內蒙古中醫藥,1997,16(1):35.
4 李頌昌.甲氰脒胍、VB1注射液、VB12注射液治療帶狀皰疹[J].上海醫學,1987,10(9):540.
5 邱茂良.針灸學.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