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志杰
摘 要:課堂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構成,“教”是為了“學”,即“會學”和“學會”。在有效地時間內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也是每位教師所面臨的實踐課題。
關鍵詞:課堂效率 學習興趣 勤于鉆研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2(c)-0023-01
1 巧妙引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語言上即使做不到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但也不能干癟無味,在語言上力求幽默,首先讓學生喜歡我們的數學課,幽默的語言可以使緊張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學生樂學、愛學,從課堂開始就進入學習狀態,學生躍躍欲試,都想從課堂學習中學到知識,分享樂趣,比如,在《生活中的軸對稱》這一節教學的引入,考慮到這一節內容自身的特點,由于初中的學生還較多的以來模仿,他們好奇心強思維敏捷,所以我們可以介入媒體教學,用投影首先放映大量的生活中的軸對稱的圖片,如飛機、蝴蝶、獎杯、臉譜、建筑等。然后我們可以進行趣味性的教學提問找出這些圖片的共同點,這樣既迅速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和回答問題,然后由學生深化軸對稱的問題,并且能舉出實際生活中的例子,由學生得出軸對稱的定義。巧妙地引入,讓學生以問題為載體,環環相扣,牽引著學生的貫徹、思考、探究、歸納、總結,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在精神放松又緊張的狀態下進入了最佳的學習狀態。
2 尊重學生,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喜歡數學學習的基礎,要想提高數學成績,不管課上還是課下,都要處理好師生關系,尊重學生,平等交流,這種尊重是真誠的,發自內心;初中的學生“愛面子,虛榮心強”,提問時,要根據問題的難度分析有哪些層次的學生來回答,盡量不出現讓學生“掛”起來的現象,對于學生的回答,有時可能不完善,或不正確,但絕對不能對學生冷嘲熱諷,并及時給予學生以肯定和鼓勵,這種做法是老師期待同學們依然有興趣和勇氣思考并回答數學問題;對于處理“問題學生”時,也不能偏激、著急,語言上盡量要耐心,在嚴肅處理時,也要盡量單獨和學生溝通,維護學生的自尊,坦誠相見,不要居高臨下,要讓他心服口服,這樣久而久之的平等交流,能取得學生對老師的信任,甚至喜歡這樣的老師,喜歡老師任教的學科,為學好數學激發興趣奠定基礎。
3 課堂教學要建立互動型的師生關系
數學教學是教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從某種意義上講是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情感的力量很神奇,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在一種民主平等的氛圍中交流、溝通。從另一層意義上講,教師能更好的駕馭課堂,引領學學生探究、思考,從古老的“填鴨式”教學轉向“自主學習”,數學課的教學設計力求樸素平時,突出重點,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理性思考。所有問題首先自主探索,獨立思考,正所謂數學中推崇的“火熱的思考”,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求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型—— 教師教學生學,自主學習的過程卻有必要時開展合作學習,所有困惑時教師精講點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收獲的喜悅,激發對數學的好奇心呵呵求知欲,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愿學樂學。
4 課堂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
理解數學知識的數學內涵,源于現實,高于教材,我們的學生需要用教學知識解決的實際問題也在與時俱進。作為數學教師,要有這樣的敏銳,隨時手機生活中的數學,并恰當引入教學中,讓學生體會數學學習的實際意義,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比如對三角形穩定性的認識,就可以讓學生在現實世界的事物中觀察發現三角形,提出富有挑戰價值的問題;為什么這些物體或建筑使用了三角形的結構?而為什么不是四邊形?學生們的好奇心被激發后,就會主動地去觀察、操作和同學之間交流區尋找三角形的特殊性,讓學生在課堂教學的學習過程中體會數學學習的現實意義,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
5 勤于鉆研,精心備課
課堂教學中問題情境設計不管是現實的還是純數學的都可以蘊含著趣味性;教學環節是否成功,取決于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和對學生的了解程度,教師必須勤于鉆研教材、叫法,認真學習有關教育理論,研究試題,把握命題方向和思路,積累充分的知識和經驗;在自主探索過程中可以體驗創新的樂趣;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會臨聽、互助、贊賞;在解決問題中注意問題的層次性;回顧與反思讓學生暢所欲言;分層次作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做到教學嚴謹,不拖泥帶水,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學和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
總之,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必須全面了解學生,實施分層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學方法更新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培養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讓學生的思維“跳”躍起來,繼續在教學過程中推動學生思維“深”下去,拓展應用過程,讓學生思維得以升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江.在新課程背景下打造我心中的數學課堂[J].考試周刊,2010(54):93-94.
[2] 姜漢庫.談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J].中國校外教育,2010(21):112,114.
[3] 溫曉琴.吃透“新課改”,共創意興盎然的信息技術課堂[J].新課程(教研), 20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