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巖等
摘 要 目的:總結腦血管病患者經神經外科介入治療的護理方法。方法:回顧分析腦血管病經急診血管內治療患者進行介入治療中、治療后的護理并積極給予康復指導。結果:根據患者疾病特點,熟悉術前、術后護理觀察,及時更新知識,掌握先進技術,進行有效護理,減輕病痛,降低致殘率及致死率,提高介入治療成功率。結論:爭診血管內診斷治療是腦血管病有效方法,圍手術期優質護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質量。
關鍵詞 腦血管病 血管內治療 圍手術期 護理
目前,腦血管病發病率已居世界第2位,病死率高達30%,成為導致我國人口死亡的第一因素,嚴重威脅人類健康[1]。血管內治療以其微創,不開顱,并發癥小,療效好等特點被廣大醫生及患者所接受,而腦血管病的急診血管內治療更為許多患者爭取了治療時機,挽救了生命同時提高生活質量,同時術前及術后實施良好的護理措施,對于血管內治療的成功亦有重要作用。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169例,男72例,女97例,年齡31~78歲,平均51歲,出血性腦血管病89例,缺血性腦血管病63例,陰性結果17例。既往明確高血壓病史124例,糖尿病史43例。
基礎護理措施
術前護理:①病情觀察:腦血管病屬神經急科急癥,起病急,病情進展迅速,來院后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尤其瞳孔和意識變化,同時密切監測血壓血氧及心電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根據醫囑做出相應處理,為手術成功贏得時間。②做好基礎護理:對昏迷患者消除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頭偏向一側,防止誤吸,安裝吸引裝置,低流量氧氣吸入,必要時給予氣管插管。③治療護理:根據患者術前CT表現采取相應措施,對于術前CT考慮出血性腦血管病,密切觀察血壓變化,尤其是靜脈泵入尼莫同期間,防止血壓變化過大或血壓過低,而對于缺血性腦血管病,則爭分奪秒行術前準備。④術前準備:術前準備要求準確快速,在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表現成為突出,6小時的時間窗本已短暫,而大部分患者由于在家已延誤病情,因此來院的每分每秒都可能關乎患者生命和生活質量,所以要求我們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準備將患者送入導管室;出血性腦血管病一般在發病5小時后造影以減少再出血,因此相對時間充裕,一般術前需完成采集血標本,包括血常規,凝血四項,肝腎功能,心電圖檢查,留置導尿,在插管對側建立靜脈通路,術區備皮,術前魯米那0.1g,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及時通知麻醉師,發射線技術人員,同時要詢問患者既往有無碘及相關過敏病史。
術中護理:給予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監測,術中使用造影劑,容易引起腦血管痙攣[2],溶栓藥物過量導致出血,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醫生。
術后護理:①病情觀察:全麻未清醒患者給予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給予心電、血壓、血氧飽和度監測,觀察意識瞳孔及生命體征變化,并詳細記錄,觀察有無頭痛、失語,肢體活動情況,以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②穿刺部位護理:穿刺側肢體應伸直,并制動24小時,囑患者向患側翻身60°或向健側翻身20°~30°,保持髖關節伸直,小腿可彎曲,健側下側自由曲伸。穿刺部位用彈力繃帶包扎固定24小時,并用砂袋壓迫6~8小時。嚴密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及血腫形成,彈力繃帶松緊適宜,繃帶過松導致敷料脫落及穿刺部位滲血,繃帶過緊可導致周圍皮膚有水泡發生,應加以保護。監測穿刺側肢體足背動脈搏動情況,皮膚色澤及溫度。③用藥觀察:由于術中使用肝素鈉注射液,同時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術后應用低分子肝素,極易引起出血,故定時監測ACT在正常值的1.5~2倍為宜,密切觀察有無出血傾向,如皮膚黏膜有無出血點,瘀斑、紫癜,血尿,針刺部位大片瘀血。穿刺部位滲血多通過再次按壓及加壓包扎可控制,而顱內及身體其他部位出血多需立即停止應用小分子肝素鈉并采取相應措施。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術后常規應用尼莫同注射液持續泵入,速度2.5~10ml/小時以緩解腦血管痙攣[3],但敏感患者尼莫同可引起血壓下降,應嚴密觀察血壓變化,根據血壓情況調整藥物泵入速度,血壓過低患者必要時可予藥物調整。腦血管病患者術后需輸入多種藥物時,注意藥物配伍禁忌,觀察有無面色潮紅,血壓下降,心動過速等。④一般常規護理:腦血管病患者術后早期病情多較危重,部分患者處理昏迷狀態,因此護理上需多方面注意。飲食上需流食或半流量,根據病情及患者個體情況制定相應食譜,保護能量養分攝入及水電解平衡,詳細記錄液體出入量。加強基礎護理,包括保持呼吸通暢、定期翻身叩背、膀胱沖洗和尿道口護理,防止壓瘡等,高熱患者予物理降溫,對于氣管切開患者定時霧化吸入或持續氣道泵入濕化劑,筆者認為持續泵入效果更佳。
心理護理
對腦血管病的患者非常重要,從術前就應該開始,要求積極主動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了解家庭和經濟狀況,以便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細致地講解手術目的、術前準備、手術步驟、注意事項、術中配合、術后肢體制動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現的病發癥,介紹血管內治療的優點及我院醫療水平,主管醫師技術專長,介紹手術成功的病例以消除患者緊張、恐懼心理,術后幫助指導患者建立病情恢復的信心,對于存在頭痛及焦燥情緒或個別伴有言語及肢體功能障礙患者,護理上要維護患者自尊心,避免引起患者情緒激動的言行,幫助患者解除顧慮,增加信心以更好地配合治療和護理。與患者交流時語速緩慢、簡單明了,做每項治療前要說明其必要性。指導家屬與患者、通過目光、姿勢進行溝通,并進行必要的動作示范。
參考文獻
1 張秋芳.中外健康文摘,2009,35.
2 張靜波,吳中學.顱內動脈瘤血管內治療的進展.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2,7(2):282-284.
3 朱紅娟.尼莫地平預防神經外科介入治療術后血管痙攣的護理體會[J].安徽醫藥,2004,8(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