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梅
摘 要:初中數學是數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基礎教育則是數學教育的基礎。本文從分析當前初中數學基礎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入手,從四個方面提出了提高初中數學基礎教育質量的對策。
關鍵詞:初中數學 基礎教育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2(c)-0060-01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一直以來就得到了學校、家長以及學生的重視。正如《初中新課程標準》指出的那樣,數學不僅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更為其他學科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特別是在初中階段,其教學內容涵蓋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因此,做好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工作對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但受到當前升學以及就業壓力等外在因素以及教師自身素質等內在條件的影響,初中數學基礎教育工作還存在著不少問題,難以保證較好的教學質量。筆者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根據《初中數學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針對初中數學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談幾點意見。
1 初中數學基礎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本末倒置,忽視基礎教育重要性
面對著越來越大的升學壓力和嚴峻的就業環境,給家長和教師造成了教育必須從難從嚴的誤區,忽視對基礎性內容的教學,一味貪多求高,似乎只有如此,才能體現教師的水平和學校的教學質量。但現實的情況是,往往只有一部分人適應這些高、難、嚴的教學內容,而大多數的學生受到自身基礎的影響,更需要通過基礎教育提高自身的能力。而現實中存在的本末倒置的問題,也使得教學中存在著兩極分化的情況十分嚴重。
1.2 脫離實際,難以激發學生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生而言,受到心理和思維能力的影響,其更愿意接受形象、直觀,與自身實際有著密切聯系的事物,而對那些抽象的內容則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教學時必須要時刻牢記這一特點,切實從數學是一門實用性較強學科的角度出發,充分挖掘學生身邊的事物,將抽象的數學定律、定理變為學生理解的內容。但在教學中,不少教師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教學內容脫離實際,生搬硬套,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影響了教學目的的達成。
1.3 單一狹隘,缺乏科學的評估體系
科學的評估體系對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在教學中,不少教師依然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片面的將考試作為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使得應試教育的問題依然存在。而在評價內容上,僅把課本知識作為全部,忽視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評價,頻繁出現高分低能的問題。在評價方式上,忽視表揚與批評的辯證關系,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1.4 能力不強,教師自身素質不全面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教師走上講臺,受到工作經驗和自身能力的影響,其教學質量難以達到有效的保證,特別是在教學內容與現實情況的聯系方面還存在著脫節的問題。而另一方面,那些具有豐富經驗的中老年教師,在對現代先進教學手段的應用方面還有著不熟練的問題,影響了教學質量。這些問題都表明當前數學基礎教學中教師能力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已經成為了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
2 提高初中數學基礎教育質量對策分析
初中數學基礎教育是初中階段數學教育的基礎,因此,必須要下大力氣,正視現實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采取多種措施,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
2.1 重視基礎教育作用,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學校、教師、家長要切實提高對數學基礎教育的重視,逐步轉變一味求高追難的思維模式。一是要關注學生基礎的不同。在教學中,要準確把握吃好與吃飽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對于大多數基礎一般的學生而言,他們所欠缺的正是基礎內容的學習,因此,教師必須在教學理念中把這部分學生的需要放在重要的位置,在教學中有意識的給予關注和傾斜。二是要加大對基礎教育的教學力度。在教學實施階段,要轉變題目求新求怪的心理,認識到基礎教育的重要性,踏踏實實地幫助學生將基礎內容學好學扎實,為更高層次的內容打下堅實基礎。
2.2 立足實際注重創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對數學而言,越是基礎的內容,其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的越緊密。因此,在教學時,教師不能一味的空談定律、定理,而是要將其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日常的瑣事之中讓學生們發現規律,從而引發學生的興趣,激發其學習熱情。一是立足實際,將課本中死板的內容變為活生生的例子,從而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激發學生熱情。如在講授三角函數時,教師不妨將其轉化為如何確立樓房高度、河流寬度等實際性的問題,引發學生通過所學知識加以解決,從而實現知識與能力之間的轉化。二是要注重創新。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發散思維、求逆思維的培養,采取一題多解等方式,鼓勵學生思考。同時抓住學生好勝心理,通過比賽、辯論等形式,豐富課堂內容,增強學生自信心,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2.3 完善考核評估體制,關注學生全面發展
在考核評估體制建設方面,要著重從三個方面做好工作。一是確立考核內容的多樣性。就是要增加基礎內容的比例,加強實際應用數學知識的比重,合理確定基礎內容與高層次內容的比例關系,加強對學生全面素質能力的關注。二是注重考核方法的科學性。既可以增加日常教學實際所占比例,也可以增加學生互評的內容,把考試與開放式評價方式結合起來,注重學生情感的評價,而不是一味的僅通過解題的能力來衡量學生的素質。三是注重考核目的的有效性。考核是為了讓學生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而不是簡單地為了排名次。因此,要特別關注對考核結果的反饋情況,讓學生通過考核找到學習中的漏洞,加以改進、彌補、調節,使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學習。
2.4 提高教師自身素質,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一方面要加強對新進教師的培養。學校要組織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讓教師之間能夠取長補短,年輕的教師要積極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從而盡快進入角色,適應形勢要求。特別是要轉變急功近利的思想,將基礎教育放在教學的重要內容,真正為全體學生負責;另一方面,對于那些已有一定經驗的教師而言,則要進一步適應新課標的要求,加強對多媒體技術、心理學的學習,豐富教學方法,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
3 結語
當前,我國教育正處在改革階段,初中數學教學必須要有著正確的導向,加強基礎教育的比重,真正實現新課改的要求,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于興才.淺談初中數學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學術研究,2012(8):30.
[2] 鄭春林.初中數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1(17):28.
[3] 張俊美.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方式應作的調整[J].中華少年,2011(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