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守海等
摘 要 目的:調查吉林省新農合患者惡性腫瘤治療費用及補償費用情況,為完善新農合重大疾病報銷補償政策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采用流行病學方法進行研究。結果:依據吉林省新農合數據庫資料分析惡性腫瘤平均治療費用與農民實際收入、實際報銷補償比例(49.44%)與政策補償比(60%)差異較大。結論:將新農合惡性腫瘤的報銷比例提高到70.57%為最佳,既可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益,又可保障參合農民的受益水平。
關鍵詞 惡性腫瘤 新農合 補償機制
惡性腫瘤致死率高、治療費用大,是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已成為突出的衛生保健問題。特別是偏遠農村衛生條件差,收入低,一旦患上惡性腫瘤(以下惡性腫瘤與癌通用),將給患者和家庭帶來極大的危害。調查中發現,有多名患者的醫療費用不足千元,其中的絕大多數由于治療費用太高,無力承擔放棄治療。為解決這一問題,2011年6月起,吉林省提高了新農合惡性腫瘤患者的報銷比例,列為23種疑難重癥之一。本研究通過對疑難重癥的惡性腫瘤進行分類匯總,研究其分布特點及補償機制合理性。
數據來源
本研究資料來源于吉林省新農合數據庫,調查范圍是全省新農合患者。篩選新農合數據庫中疑難重癥-惡性腫瘤2011年6~12月近20000份數據,剔除診斷不明確和患者人次低于總數5‰的記錄,建立數據庫。由于白血病、動脈瘤與其他惡性腫瘤并列為23種疑難重癥,所以這兩個病種不在統計之列。
方法及結論
分類方法及各病種所占比例:共劃分16類惡性腫瘤,依次為肺癌、乳腺癌、腸癌、肝癌、胃癌、子宮癌、甲狀腺癌、卵巢癌、淋巴癌、食道癌、腦癌、膀胱癌、喉癌、胰腺癌、腎癌。上述分類是指發病部位,在實際工作中,依據ICD10進行分類如肺癌包括肺泡細胞瘤、肺上葉惡性腫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