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映蘭
摘 要:創造力在數學課堂上培養是當前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就筆者的經驗談一下自己在此方面的經驗和看法。
關鍵詞:創造力 培養 數學課堂 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2(c)-0165-01
現在所謂的創造力指的是全新的想法、發明和制造全新物體的能力,它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種高級能力,是社會發展的源動力,也是人類發展史上最重要的實踐活動之一。創造力不僅包涵了對外在事物的超越,也包括了對自身的超越。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造意識的培養、創造思維的發展、創造動機的激發、創新個性品質的樹立,是每個數學老師都要面臨的重要課題。但是學生在學校內的創造力又和日常所謂的創造力不同,簡潔高效的繼承前人積累的科學文化知識是學習的根本,老師只具備指導作用,課本作為學習材料的載體,學生做的是掌握知識而不是全新的發明創造。對學生來說,創造力的內涵是解題方式方法、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見解的綜合體現。在小學數學教育的課堂上,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和創新意識的樹立,是需要老師在貼合實際的基礎上認真面對的一個問題。本文就筆者的經驗和看法展開幾點建議。
1 創造意識的培養
創造意識一種態度,如何去采用新思路和新方法來解決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對待問題,研究問題,對問題發出質疑,善于發現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解決思路和方法等。
引導學生去做,就需要學生放棄教材上的常規思路、另尋他法去對待問題,無論對錯都積極去面對。結果正確時說明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知識點并加以利用,結果有誤時也要追尋錯誤的原因及勇于探索的精神。當前大部分老師只注重結果的正確與否而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在一節計算課上,一道練習題:3.9×18+27×1.3=?在研究計算方法時,絕大多數學生都是按先乘后加的順序來做題,但是也有別的學生能發現與眾不同的方法:3.9×18+27×1.3=1.3×3×18+27×1.3=1.3×(3×2×9+3×9)=1.3×9×(3×2+3)=1.3×9×9,變得簡潔明了的最基本的乘法運算,化繁為簡,這不僅是學生創新變換意識的萌芽發展,也是積極創新欲望的體現,不同的對待方式會有著截然相反的處理結果。因此我們要鼓勵。啟發誘導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敢于提出問題和假設,古人謂之“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老師需要鼓勵學生勇于對傳統方法和權威提出質疑,激發學生的主動創造意識,對學生的創造力發展有著不可或缺的益處。
2 創造動機的激發
學生從事創造活動的驅動力是其內在的創造動機,創造動機的激勵作用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激勵性和推動力。在日常學習中,老師要抓住時機用語言和表情來對學生的各種創造動機進行表揚和肯定,啟迪學生的主動性創造精神。在學習面積和體積的章節中,提出讓學生自行發揮想象力利用已學知識點的組合計算手機殼外包裝的測量和復制。學生們各抒己見,從材料、易用性和外觀等多個方面進行測量分析,并自行準備材料將自己的想法設計制作成作品,激發了學生的主動創造動機。老師對學生創造熱情的鼓勵和贊許也促進了學生自身的發展和創造潛力,而學生技術出來的各種不同樣式和用途的設計,對其理解體積和面積的區分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創造動機關聯著學生的成就動機水平。研究證明:勇于面對困難的學生在日后的成就方面也會高于群體的平均水準,在完成富有挑戰力的任務上更勝一籌,并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開創性創新優勢。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按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個性的不同分別對待,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學生的各項特長,使得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體驗。比如:在包裝設計課上,有的學生創新意識占優勢,但是動手能力弱,而有的學生則相反,雖創新精神缺乏,但是動手能力極強,因此,可以利用他們的優劣勢進行分工合作以達到互補和共同提高的目的。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師”,發展每個學生的特長,激發他們的創造動機是我們每個老師在新時代素質教育下的使命。
3 開拓發散思維
創造和思維是相互依存的。吉爾福特在研究智力結構時分析發現:聚合與發散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思維。聚合思維是指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或傳統方法來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向明確、范圍確定、條例有序等思維方式。而發散思維是無既定方向、無固定范圍、不墨守成規及跳出傳統方法的,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維方式。創造思維在行為上具有三個重要環節,即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教師應從不同類型的課程著手,有側重的發展學生的思維,要鼓勵學生敢于假設和想象并通過努力驗證形成概念,使得思維能力不斷得到拓展。而對于思維的變通,教師可以從一題多解的應用題著手,利用各種方法對給出的條件進行分析研究及各種公式的套用和推導上進行訓練和指導。開發思維的獨特性,不僅教師要靈活把握學生的不同想法,也要開設思訓互動課,設置合適的場景來發展學生的思維性,并把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同步推進,不可厚此薄彼。
4 創造品質的正確樹立
以往人們探究的是創造力是否與智力相關,經過長期的跟蹤研究發現,創造力不但與智力密切相關,和學生的個性道德品質也有著密切的關系。智商與創造性的高低沒有必然的相關性,學生具備創造力發展的前提和良性條件是擁有中等偏上的智力水平,但制約其發展的其它因素:個人意志、自信、進取、EQ/IQ等個性品質也有著重要的地位。學生在發展創造力的同時老師也要注意探索欲、挑戰欲及意志力的培養發展,要對學生向權威的挑戰、老師的挑戰給予肯定,鼓勵其敢于打破常規,勇于探索他人未曾嘗試的方法和途徑。因此,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的質疑以及思考中的奇思妙想,老師不要輕易的否定或拒絕。在課堂上老師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能主動的去思考,讓學生能主動的去提出問題、質疑已知的方法及如何去解決問題的途徑。老師只有耐心的去引導學生,幫助其成長,才有助于具備創造性品質學生的發展和培養。
總而言之,當前素質教育模式下,小學數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在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也要對創新意識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和培養,激發學生的創造激情和創造思維,使學生具備創新創造力的個性品質,為國家社會培養出新世紀的新新學子。
參考文獻
[1] 寧雪丹.發揮兒童文學作用培養小學生人文素養[J].教育導刊,2011(2).
[2] 高慎英.“有效教學”的理想[J].課程·教材·教法,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