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吉泳
摘要:數學課的教學與學習是比較枯燥乏味的,我們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去學習要采用一定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謂情境教學法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廣大教師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去學習知識而采用的一種帶有情緒色彩的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教學,使學生在快樂中學好數學是我們的一個主要目的。整個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如果單一地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方式,會讓學生對數學感到厭煩。那么,我們該如何更好地運用情境教學法呢?筆者做了以下的闡述。
關鍵詞:情境教學;策略;數學
一、在數學教學中要創設各種教學情境
(一)創設游戲情境
小學生這個年齡段都比較好動,對于游戲性的教學都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按照課本的要求制定一些游戲性的教學情境,用這樣的教學情境去把課本上的知識展現出來,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
(二)創設故事情境
小學生對數學知識厭煩,但是他們對于童話故事卻非常感興趣。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把我們的數學知識用故事的形式講給學生。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把教材反映的問題情境編成簡短的童話故事,制作成課件。這樣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三)創設生活情境
數學與我們的實際生活聯系密切,我們在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在與數學打著交道。所以,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實用性,有目的去學習,這樣可以激勵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應注重“書本世界”和學生“生活世界”的溝通。教學時,教師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創設生活情境,使學生產生“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的親近感。讓學生在生活實踐情境中學習數學,只有在具體的參與過程中,學生才能通過親身體驗去感悟、體驗知識的由來、本質及應用前景,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二、在數學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興趣在我們的數學學習當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其中學習興趣尤其重要。
我們要給學生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用這樣的環境去感染學生。這樣的學習氛圍下可以讓學生在玩中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提問一些有趣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有一種想知道結果的欲望。如我們在講圓的知識的時候,可以制作一些各種不同的圓形輪子,然后讓輪子在地下轉動。通過這樣的演示會得出一個什么樣兒的結論呢?為什么圓形的輪子在地上轉動的時候是比較平穩的而方形就不是呢?可以用課本知識來解答這個問題。因為圓形的圓周上毎一點到圓心的距離都是相等的,所以它轉起來很平穩。反過來,學生也就知道了方形、橢圓形等轉動時為什么不平穩了。總之,在課堂上教師要想方設法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用一些實物來做一些道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可以讓我們的課堂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科學地運用情境教學法
(一)情境要有真實性,要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情境教學法要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真實性是我們情境教學法的生命所在。教師要在生活中多留心多觀察,然后把搜集到的信息融入到數學教學中去,使數學教學面向生活,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去運用數學知識,使之學有所用。
(二)情境過程要有簡約性,要便于教師操作,便于學生掌握
我們運用情境教學法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識,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不能脫離課本。情境教學法只是我們教學過程中的一種輔助工具,整個情境過程要簡約明了,可以讓學生很容易,看出要表達的意思。
(三)情境設計要適合學生和教學內容
任何情境教學中的情境設計必須適合其面對的學生和教學內容。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如年齡、城鄉生活環境等設計不同的數學教學情境。對低年級的學生宜設計“助興”式的情境,以提高數學學習的趣味性,促進低齡學生的持續注意;對高年級的學生,則宜多設計對學生的思維有一定挑戰性的數學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教師的情境設計要有目的性,不能盲目地運用教學設計,要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相應的教學設計。
總之,情境教學法給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知識。把那些枯燥無味的數字變成有趣的游戲,這樣可以讓學生主動地去學習數學知識。科學合理地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讓我們的學生“愛”上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要嚴格地按照課本的大綱要求,合理地運用情境教學法,真正了解情境教學法的真諦。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