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凱
摘 要: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邏輯思維較強的學科。然而對于智障學生來說,他們因智力發展受到障礙,智力水平較一般人稍低,所以,在學習數學方面受到了極大的阻礙。數學相關知識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因此,作為數學教師如何讓學生掌握必要的數學知識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智障;數學教學;形象教學;愛心;責任心
所謂智障是指智慧明顯低于一般水平,成長期間(即十八歲前)在適應行為方面有缺陷。所以,作為教師我們需要給予他們合適的教育及訓練,使其能夠獨立地工作和照顧自己,要根據他們的特點,組織適合的教學方法,使智障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知識。
一、采用形象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對于智障學生來說,他們的特點是:能力有限、學習持續性較短、記憶力較差、應用能力較低、學習的動機少出于自發、欠缺抽象思維、領悟力和理解力薄弱等。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將學生的這些特點考慮到數學教學活動當中,要給學生創造形象化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愿意走進數學。因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進行簡單介紹。
1.創設生活情境
不論是正常學生還是智障學生,雖然他們的智力不同,但是不論是誰都不喜歡抽象的知識,形象的、生活化的知識會讓他們逐步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發現數學的魅力。所以,教師要將數學知識很好地和生活環境融合在一起,從而,在反復的教學中,讓學生形成自己的記憶。
例如,在學習有關“圖形”的知識時,為了讓學生能夠認識基本的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圓柱、三角形、圓形等,以長方形的教學為例,在授課時,首先,我借用了平時學生經常玩的積木,讓學生認識了長方形,讓學生記住這種形狀就是長方形,之后,我又指著學生坐的凳子,問:這是什么?
生:凳子(之前已經學過)。
師:我們站起來好嗎?(雙手示意學生站起來)看看我們的凳子面是什么形狀的呢?(用手摸一摸學生的凳子,指引學生觀察的位置)
生:長方形。(雖然學生的表述不是很清楚,但是從他們的笑容中,我看得出他們是知道這個凳子面和之前的積木形狀是一樣的)
師:很好,這就是剛才我們學習的長方形。(重復長方形,加深記憶)
……
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會慢慢地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而且,將生活的知識引入課堂,對培養學生以后的生活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借助數學兒歌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當我們播放一些音樂的時候,學生會顯得格外興奮,甚至會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我們不妨將音樂引入課堂,讓學生在手舞足蹈的過程中,學習知識,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會非常高興。
例如,在教學生識數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認識數。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識數歌”,教師在播放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跟隨著音樂動起來,如:一呀一,一個娃娃穿新衣(教師指一指自己的衣服),二呀二,兩只小雞肚子餓(教師指著肚子做一副餓了的表情);三呀三,三只老虎爬上山(做爬的動作);四呀四,四個小丑唱大戲(做唱歌的狀態)……在音樂播放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動起來,不要自己一人在那里使勁表演,而學生一動也不動,這樣非常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要在多媒體展示的形象的情境和教師的引導下,逐漸融入課堂,進而,讓學生快快樂樂地學習。
3.創設故事情境
故事是智障學生非常喜歡的,也是我們在語文課堂上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其實,將故事情境引進數學課堂也是非常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智障學生,我們不能講一些抽象的、深刻的,要用一些簡單的、易懂的就可以。
例如,在學習“打電話”時,我給學生講了這樣的故事:一天,小白兔媽媽有事外出,便把小白兔自己留在家里,媽媽擔心小白兔一人在家的時候想媽媽,在走之前,給小白兔留下了一個電話,并告訴小白兔,想媽媽的時候,可以打電話給媽媽。但是,媽媽走的時候,忘記告訴小白兔如何使用電話了,同學們,你們可以告訴小白兔如何打電話嗎?這樣小白兔就會和媽媽通電話了。(對于智障學生來說,媽媽是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們依賴母親、愛母親,所以,這樣的情境會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
接下來,我一步步教學生如何使用電話,讓學生試著給媽媽打電話,這樣既可以讓學生記住媽媽的電話號碼,也對學生以后的獨立生活非常有幫助。
4.注重操作活動的實施
根據智障兒童的這一身心特點,專家指出:對他們進行數學教育應當多提供運用其觸覺、聽覺、視覺以及肌肉感覺的活動或訓練。所以,將操作活動引入數學課堂是非常必要的。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總是擔心這些智障的學生在進行操作活動中發生危險,因此,我們的課堂基本上還是以傳授為主。但是,為了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我們還要試著將操作活動引入課堂,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以“認識圖形”為例進行簡單介紹,當我們教會學生認識實物之后,我們就可讓學生動手制作長方形,可以用刻刀刻,可以動手折疊等,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總之,要讓學生真正地融入課堂。
二、用愛心、責任心管理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對于智障學生來說,他們通常思想純真,性格率直。只要有人愿意與他們談話、關心他們,他們便會很開心。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用愛心、耐心、責任心去教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感覺到教師媽媽的存在。
1.關愛學生
有些弱智人士的行為可能出現問題(例如用發脾氣來吸引他人的注意),通常這與管教方法和社會人士對他們的態度與期望有關。所以,教師要用愛去感染他們,讓他們愿意向你打開心扉。以我們傳授知識為例,對于智障學生來說,我們教授的知識只是短暫的記憶,教師要想真正地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反復的教授、耐心的講解,慢慢地就會變成長期記憶,就會支配他們進行生活。
例如,在引導學生認識“人民幣”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和使用人民幣,我一次次地將實際的買與賣的情境搬進課堂。但是,對于學生來說,當時的情境模擬他們確實是會識別人民幣了,可是,畢竟在平時生活中,教師的不放心會很少讓學生自己拿著錢進行交易的,所以,這就需要我們隔一段時間就舉行一次片段演示,充分發揮自己的耐心,真正地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
2.尊重學生
在生活中,我們對智障通常持有一種歧視心理,雖然大家嘴上說我們不要歧視,可是,在心里總是抹不去智障的影響。但是,作為教師,我們要真正地從心理尊重智障學生。他們受到太多的來自社會、來自他人異樣的眼光,因此從心理上不愿意和人接受,逃避一些過激的動作是他們選擇避免傷害的方式,他們不會說,但他們心里也是愿意受到尊重的。所以,作為教師要尊重學生,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的愛,進而慢慢地走進學生的世界。
總之,作為特殊教育的教師,既然我們選擇了這份職業,就要做好準備面臨不同的學生,要精心設計自己的課堂,在調動學生感受學習樂趣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獨立面對生活的能力,因為,這些孩子不可能一輩子都依賴父母,他們總是要面對自己一人生活的。因此,教師要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還要提高學生的素質水平,培養學生獨立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任金鳳.智障學生數學教學初探[J].青海教育,2010(Z1).
[2]黃麗琴.智障兒童的數學教學如何生活化[J].教書育人:學術理論,2006(S1).
(作者單位 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開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