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梟
摘 要:能源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作為儲存電能,蓄電池制造業的發展也應該受到重視與關注。本文使用比較常用的貿易競爭指數、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以及進出口價格比指數等指標對中國蓄電池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行了實證分析。中國的蓄電池制造業在傳統的勞動密集型鉛酸蓄電池的相關產品上具備比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但在新型的高附加值的蓄電池產品上的國際競爭力較弱。提升我國蓄電池制造業競爭力需要加強新型產品的研發及投入,并加強新型產品的市場的開發。
關鍵詞:蓄電池 國際競爭力 實證分析
一、導言
自從1831年法拉第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發電機以來,電能的利用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進步。蓄電池是電池中的一種,屬于電氣化學設備,其主要作用是可以把有限的電能儲存起來,在需要使用電能的時候再放出電能以供使用。能源問題目前已經成為了一項關系到人類生存越來越密切的問題,而對于能源儲蓄的蓄電池制造的研究與開發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先進的蓄電池的開發和使用將使人們對于能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基于此,本文對中國的蓄電池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行實證分析,指明我國的蓄電池制造業國際競爭力情況,并提出相關建議。
在如何對某一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進行分析的這個問題上,裴長洪、王鐳(2002)認為可以采用顯示性指標和分析性指標這兩類指標進行分析,顯示性指標是用以說明國際競爭力的結果,而分析性指標則著重于解釋為什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原因。鄭明身、田蘭章、王俊杰(2005)在對我國IT制造業國際競爭力進行的實證研究中采取的是進行過一定的國產化率的修正后的顯示性指標,著重于分析中國民族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
筆者認為,在對某一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分析的問題上,對于顯示性指標的國產化率的修正會由于國產化率數據的統計不精確以及數據的波動性而導致分析結果的偏誤。一國某一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應該包含本國范圍內的所有因素的影響,是一個地域性的概念,并以此為角度進行分析所得出的結果會更準確。結合數據的可得性,本文將對我國的蓄電池制造業從貿易競爭指數、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以及進出口價格比指數這三項顯示性指標進行綜合分析。
二、實證分析
(一)貿易競爭指數
貿易競爭指數是指某一產業或產品的凈出口額與其進出口總額之比。用公式表達為:(Ei-Ii)/(Ei+Ii)
采用公式(1)計算出中國蓄電池制造業貿易競爭指數,如表1所示:
從計算結果中可以看出,在所選擇的蓄電池制造業的總共9種產品中,有7種產品的貿易競爭指數大于零,這說明這7種蓄電池產品的生產效率要高于國際水平,具有較強的出口競爭力。鋰離子蓄電池的進出口總額是所有9種產品中排名第一的,這表明在目前市場上應用最廣泛的鋰離子蓄電池這一部分上,我國缺乏國際貿易競爭力。由此可見,中國在蓄電池制造業方面更多的是依賴勞動力成本優勢,而缺乏技術優勢。
(二)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
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是指一國商品的出口額在其出口總值中所占的份額與世界出口總額中商品的出口額所占份額,其公式為:
從計算結果可以得知,相對于國際平均水平,中國的蓄電池制造業在傳統的鉛酸蓄電池以及蓄電池零件方面有明顯的出口優勢,即出口競爭力很強。不過在鎳鐵蓄電池和鎳氫蓄電池方面則明顯處于相對的出口劣勢,出口競爭力很弱。
(三)進出口價格比指數
采用公式(3)計算出中國蓄電池制造業產品的進出口價格比指數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統計年鑒》(2010)。
在所選擇的9種蓄電池制造業產品中,由于“未列名蓄電池”以及“其他蓄電池的零件”這兩個類別產品的統計口徑過于廣泛而導致影響因素過于復雜而難以歸納,統計意義較低予以舍去。從計算結果可以得知,剩余的7種蓄電池制造業產品中,總共有4種產品的進出口價格比指數大于1,這表明這部分類別的出口產品要比進口產品具有更高的質量和附加價值;3種蓄電池產品的進出口價格比指數小于1,表明這部分類別的出口產品與進口產品相比,質量和附加價值相對較低。值得注意的是,3種進出口價格比指數小于1的蓄電池制造業產品基本上都是與最傳統以及應用最廣泛的鉛酸蓄電池相關,說明我國在傳統的鉛酸蓄電池制造方面的質量與附加值都與國際水平相比較低,這與中國的人力資源成本較低有一定關聯,而鋰離子蓄電池等新型蓄電池的進出口價格比指數大于1,說明我國在新型蓄電池的研發水平方面一定程度上是優于進口產品的水平的。
三、研究結論及相關建議
通過對中國蓄電池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傳統型的鉛酸蓄電池及相關產品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這一類別的產品多數以勞動密集型為主。不過,在新型的鎳類蓄電池電池和鋰離子蓄電池的相關產品上則不具備明顯的國際競爭力,甚至部分產品處于國際競爭劣勢。
2.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蓄電池產品多數以低附加值的產品為主,而在高附加值產品方面,特別是在進出口總額最大的鋰離子蓄電池方面,整體來說還是國際競爭力較弱。
3.我國在傳統的蓄電池產品類型上沒有太大的質量優勢,更多的是依靠中國的人力資本成本優勢,在具備新技術的新型蓄電池產品類型上已經具備一定的質量優勢,不過需要進一步加強其他方面來增強出口優勢。
對于我國的蓄電池制造業如何更快地提升國際競爭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考慮:
1.鼓勵民間投資蓄電池制造業,擴大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優勢,充分發揮我國蓄電池制造業的比較優勢,更快累積資金,實現整個產業的要素稟賦的改善和升級。
2.國家加大對高新技術蓄電池研發的扶持力度,鼓勵具備前沿產品研發實力的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進行技術創新,從而提高我國蓄電池產品的科技含量與附加價值,增強高附加值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3.加強新型產品的開發,特別是對新能源的轉換與儲存的電池產品,如太陽能、氫能等,以適應新的科技進步,滿足市場需求。
4.加大新型產品的市場化開發力度,使得我國的高新技術蓄電池產品,特別是高附加值類的蓄電池產品能夠更廣泛地被市場接受,加強出口優勢。
參考文獻:
[1]鄭明身,田蘭章,王俊杰.中國IT制造業國際競爭力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05(2).
[2]裴長洪,王鐳.試論國際競爭力的理論概念與分析方法[J].中國工業經濟,2002(4).
[3]衛迎春,李凱.我國制造業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發展趨勢及其決定因素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0(3).
[4]閆逢柱,喬娟,田國英.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國際競爭力的比較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4).
[5]鄒薇.關于中國國際競爭力的實證測度與理論研究[J].經濟評論,2002(5).
[6]任若恩.關于中國制造業國際競爭力的初步研究[J].中國軟科學,1996(9).
[7]任若恩.關于中國制造業國際競爭力的進一步研究[J].經濟研究,1998(2).
(責任編輯:楊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