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紅
摘 要:水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陜西省水電設計院作為一個科技知識密集型企業,近年來在培育水院精神、營造和諧人文環境、彰顯水文化設計理念、擴大水文化宣傳影響和開展員工文化活動等方面一一著手,有力地推動了企業和諧健康發展,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陜院特色的勘測設計可持續發展道路。本文主要就陜西院水文化建設好的做法和經驗進行闡述和總結,希望對現代水利企業文化的創新和發展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創建 和諧 水院文化 可持續發展
黨的十八大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了新的部署。水院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過程中必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陜西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陜西院)作為一個科技知識密集型企業,是陜西水利建設的排頭兵、智囊團,肩負著為推進陜西水利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大技術支撐的重任。近年來,陜西院大力推進文化建設,傳承弘揚先進水文化,在實踐中創建了符合行業特點和具有時代特色的水院文化,有力地推動了企業健康、和諧、穩健發展。先后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省級“文明單位標兵”、“全國水利系統文明單位”和“全國優秀水利企業”等榮譽稱號。
一、凝練培育水院精神,創建干部職工共同價值觀
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陜西院汲取傳統文化精髓和先進文化理論,積極倡導并推行人本管理理念,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企業文化體系,成為水院文化建設的行動指南和綱領。近年來,陜西院不斷適應勘測設計市場新形勢和新要求,根據“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行業精神,結合勘測設計行業特點,總結凝練出“精心設計、誠信嚴謹、團結創新、科技興院”的企業精神和“人才、技術、創新、發展”的企業宗旨。勘測設計行業是一個與天、與地、與人打交道、實踐性很強的艱苦行業,多年來,一代又一代陜院人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懷著對水利事業的無限忠誠和熱愛,憑著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在高原荒漠奔波跋涉、不畏辛苦,形成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優良作風,這些都為凝聚水院精神奠定了良好基礎。尤其是在陜西院發展歷程中發揮鼓舞、激勵作用的“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下坂地精神,凝聚了廣大職工的士氣,形成團結奮斗的合力,在單位內部樹立起強大的精神支柱。在水利迎來大發展的新形勢下,陜西院領導班子高屋建瓴,將提升企業文化軟實力作為全院重要工作來抓,頒發了《企業文化建設倡議書》,號召全院干部職工行動起來,以建設一流強院為目標,人人爭做企業文化的倡導者和踐行者,在職工中引起強烈反響,極大地調動了大家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通過培育弘揚水院精神,全院干部職工的思想觀念明顯改變,道德素質明顯提升,人文設計院、和諧設計院、溫暖設計院建設成效初顯。近年來陜西院共獲省部級以上各類獎項百余項(次),設計、監理的西安市黑河金盆水利樞紐工程分獲全國水利工程最高獎“大禹獎”和國家建設工程最高獎“魯班獎”兩項殊榮。有4人先后榮獲全國水利系統和陜西省優秀勘察設計師稱號;有17人獲得全國、全省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二、營造和諧人文環境,企業凝聚力不斷增強
和諧文化是實現社會和諧的文化源泉,水文化的本質特征就是“和諧”。多年來,陜西院堅持以人為本,努力營造和諧健康的人文環境。一是全力創造和諧的工作與生活環境,投資四百多萬元,對單位辦公樓進行裝修改造,大大改善了員工的辦公與工作環境;修建、購置住宅樓,解決了生產一線職工的住房問題。二是開展“暖人心”系列活動,積極為職工辦好事、辦實事。定期看望、慰問老勞模、老專家,組織離退休人員外出參觀學習;堅持看望有病住院及生活困難職工;投資二百多萬元改造擴建職工活動中心;為青年職工送上新婚賀禮;定期為職工進行健康普查;實施職工帶薪休假制度;改善改建職工食堂等等。三是深入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近年來共舉辦各類培訓班、技術講座上百期,培訓職工千余人次。圍繞承擔的引漢濟渭等省內重點工程,以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技術交流、建設“職工書屋”等形式,引導職工踴躍參加技術革新、合理化建議、發明創造等經濟技術創新活動。近年來, 陜西院多次被評為“陜西省重點工程建設先進單位”和“陜西省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優勝單位”,先后有六名同志榮獲“陜西省重點工程建設立功競賽先進個人”稱號。四是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力度,積極倡導誠信、互助、友愛的人際關系;推行政務公開制度、信息溝通制度等,加強內部交流和溝通;關心職工個人發展和訴求,努力為職工成長搭建平臺、創造條件,引導職工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這些人性化的舉措,極大地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營造了團結協作、和諧共處的良好氛圍,確保了企業和諧可持續發展。
三、水利工程與景觀建設相結合,彰顯水文化魅力
作為水利勘測設計單位,我們一直堅持人水和諧設計理念,大力倡導把文化的元素滲透到勘測、規劃、設計、水保、管理等各個環節,要求全院技術人員在設計每一項水利工程和每一處水環境時,既要考慮到興利除害功能,又要重視文化內涵和人文色彩。由陜西院承擔完成的護城河綜合整治改造工程,在設計原則上保持了西安城墻護城河“高墻深壕”的歷史原貌,體現出“古樸、人文、自然”的理念,形成了一道獨特的環城水景。既凸現出城墻的雄偉、護城河的秀麗、環城公園的雅致,又達到墻、林、河、路的協調統一,真正實現了水清、地綠、景美,成為旅游觀光的理想景點和西安市民又一休閑健身的良好場所,充分滿足了人們親水、愛水、戲水、休閑、娛樂的文化生活需要。
四、擴大水文化宣傳影響,打造優秀水文化成果精品
陜西院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充分運用水文化刊物、局域網絡、專題片、文化櫥窗、展板等載體,不斷豐富水文化內涵,加大對水文化的研究宣傳力度。編輯出版了反映幾代陜院人拼搏進取、無私奉獻精神的《下坂地之歌》一書,大力弘揚 “舍小家、顧大家;忠于職守、精益求精”的下坂地精神,用身邊人、身邊事激勵鼓舞職工,增強了職工奮發向上的內在動力。鼓勵職工積極參與水文化建設,努力將優秀的水文化成果打造成藝術水準高、彰顯陜西院文化特色和魅力的經典藝術品牌。2011年,我院職工自己創作表演的4人群誦《星空下的思念》,參加全國水利系統紀念建黨90周年詩歌朗誦大賽榮獲一等獎,赴京演出受到好評;音詩畫《水利魂》榮獲陜西省水利廳直系統“秦水頌”文藝匯演特等獎;小品《水之輪回》和院歌《我們是水利建設的排頭兵》雙雙榮獲陜西省水利系統水文化作品征集二等獎。通過文化的熏陶與引導,通過輿論的宣傳與動員,目前,全院職工人人心中都樹立起一面“水文化”的精神旗幟。
五、開展寓教于樂水文化活動,豐富職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來,我們本著寓教于樂的原則,堅持開展水文化系列活動。舉辦以水為主題的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會、歌詠比賽、青年論壇等;定期參加以水為平臺的游泳、垂釣等水上健身怡神的活動;組織青年參加“知水、愛水、節水”宣傳周和“關愛大秦嶺、保護母親河”植樹活動;鼓勵職工參與渭河攝影、書畫作品展活動,彰顯水利職工熱愛生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豐富多彩的水文化活動,不僅豐富了職工精神文化生活,滿足了職工精神文化需求,還有效發揮了水文化陶冶情操、寓教于樂的功效。廣大職工在說水、講水、演水、唱水的濃厚水文化氛圍中,既塑造了美好心靈,又陶冶了思想情操,從而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中去。
通過加強水院文化建設,陜西院形成了積極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領導干部整體素質明顯提升,職工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現在,“設計一流工程,爭創一流業績,樹立陜西院新形象”已成為全院上下共同的奮斗目標和努力方向,不僅展示出陜西院干部職工團結拼搏、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還彰顯出水文化在陜西院未來發展中的強大動力和精神支撐。
六、結語
水文化建設是水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新形勢下,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水利和諧健康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理念,以先進的水文化引領水利勘測設計事業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全面開啟陜西水利現代化建設發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