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霞
摘 要:小組合作是否成功,大部分取決于成員之間的配合。對如何分配小組成員以及解決小組成員分配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單闡述。
關鍵詞:合作;分組;主動;幫助
固定的小組規模和小組成員,固定住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范圍,在思想品德課上小組成員組合過程本身就是實現思想品德課程目標的手段之一。在小組成員的組合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交往與溝通的能力,同時也是自我認識的過程。
因此,在小組組合過程中我更喜歡學生就近組隊,自己選擇隊友。自我選擇法有助于學生在社交場合中采取主動,有助于學生學會如何應付別人的主動邀請,但是在自我選擇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難題。(1)學生總是選擇固定的小組成員。為此,需要教師告訴學生,你要求他們逐漸了解更多的同學并與他們合作,希望他們鼓起勇氣和更多沒合作過的同學合作。同時在班級座位編排上要不定期地改變,給學生創建相互了解的機會,但是切忌操之過急。(2)沒人愿意和某一個學生組合,你幾次插手安排小組。為此,教師可以課下找幾個本性熱情的學生,告訴他們班級有人需要他們的幫助,為其他同學樹立榜樣。也可以讓全班面對這一問題,提出你的看法:“每個人都希望和好朋友在一起,我希望讓每個人在班級當中都感受到他的價值,請費心找到需要你幫助的人,表達你的善意,營造和諧班級。”自我選擇當中存在的問題不只這兩個,我只是把主要的提出來和大家探討。
小組成員的確定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同類選擇法。比如,衣服的顏色、發型、座位好,奇數偶數等。例:如果你出生的月份是奇數請伸出一個手指,如果是偶數月份請伸出兩個手指。按此同類組隊。
2.報數分組法。如果你想組成3人小組,班級有30人,那就用總數除以3,那就是10組。然后你讓學生報數。那第一組3個1組合;第二組3個2組合,以此類推。
小組合作學習效果的好壞,大部分取決于成員之間的配合。如何分組,拿來和大家探討,希望得到同行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1.
[3]王靜,崔紅.教師創新實踐的30個策略[M].江蘇美術出版社,2011-12.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