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山峰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宗旨,明確數學課程的性質和地位,促使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觀念;素質教育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因此,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以推進素質教育的開展和實施。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已經習慣了依賴教師、被動式的學習。雖然,素質教育已經開展多年,但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依舊沒有完全改變。因此,我認為要使素質教育不斷推進,并真正在課堂中發揮作用,首先,教師要徹底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才能真正讓課堂成為學生的活動天地,真正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其次,教師教學方法的改變。以往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輕松地應對各種大大小小的考試,我們基本采取的是,在課堂上教師以“一刀切”“滿堂灌”的模式,將基本的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學生則像接收器一樣,照單全收,之后,再進行大量的試題練習,以慢慢消化知識。這種模式只會加重學生的課業壓力,學生逐漸成為了考試機器,沒有主動性,沒有自我。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我們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出發,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最終,使學生的學習效得到提高。下面以創設自主學習情境為例進行簡答介紹。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借助數學相關知識,引導學生進行自學,以提高學生的自學意識,促使學生的素質水平得到提高。
如,教授《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本節課的主要授課知識是引導學生理解、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并形成概念。在授課的時候,我采用的是小組自主學習模式,首先,引導學生借助身邊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去感受,之后,引導學生結合教材知識,使學生正確的認識有關概念。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所起的作用就只是引導和參與,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逐漸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更新觀念,充分展示學生的主體性,以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張吉忠.小學數學教學的理念更新與策略改變[J].考試周刊,2011(48).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源那拉提鎮農場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