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旭東
摘 要:“雙語”教學質量是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雙語教學模式、教材的改革成為教育工作者和學者們爭論的焦點,作為從事民族教育教學的工作者,下面總結個人教育教學工作的實踐經驗,談幾點對“雙語”教育的思考。
關鍵詞:“雙語”教育;思考;模式;教材;師資
隨著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民族教育事業得益于黨和國家政策與資金的強力支持,校舍建設、教學儀器、信息技術教育資源等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與此同時,如何提升民族地區“雙語”教學質量成為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雙語”教學模式、教材的改革成為教育工作者和學者們爭論的焦點,筆者作為從事民族教育教學的工作者,總結個人教育教學工作的實踐經驗,談幾點自己對“雙語”教育的思考。
一、模式的選用
近年來,只要一提到“雙語”教育,無論是調研的政府官員、從事民族教育研究的學者,還是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必定糾纏于教學模式的爭論,即糾纏于一類、二類,甚至于三類模式優劣的爭論。所謂教學模式,是人們對某種教學方式的歸類與總結。如一類模式為除國家設定的通用語和外語語文課程外,其余學科均用母語授課;二類模式則與之相反,除母語語文課程外,其余課程均用國家通用語授課;鑒于以上兩種模式的差距,一些學者提出一個折中的模式—三類模式,一部分課程用母語授課,一部分課程用國家通用語授課。“存在即理由”,上述無論哪個模式,都是累計于民族教育長期發展經驗的歸納,無一不充分考慮到地域條件、學生的語言環境、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與國家通用語的接軌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其孰優孰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根據本人長期在教學一線的工作經驗,可借用鄧小平同志的“白貓黑貓”論,模式無優劣,只要能夠提升民族地區的教育教學質量,能夠提升學生的“雙語”乃至“三語”水平,為其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接受高層次的教育創造語言條件,就是好的模式。所以,在模式的選用上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一個模式,既要考慮文化傳承、語言環境、學生的后續發展,又要考慮群眾的意愿和學生的需求,還要考慮學生的學段,與普通教育的接軌,特別是普通高校教育的接軌。同時順應群眾愿望,遵從家長學生意愿,進一步加強思想引導,逐步推進“雙語”教育模式的改革,以點帶面,逐步實施,民族學校教學模式由單一的一類模式向“一、二類”模式并存,多元化教學模式的轉變。
二、教材的改革
“雙語”教育第二個爭論的焦點是教材的選用,提升一點高度的話就是教材的改革,就中小學教師層面、一般教育行政官員的側面,其爭論的范圍主要局限于中小學使用的教材本身,局限于地方教材和人教版教材之爭,缺乏深層次的考慮和高層次的探討。無論是哪種版本的教材無不凝聚著幾代教育專家學者的智慧和心血,是無數教育者的經驗結晶。但教材只是知識的載體,它是既定的,也是可以拓展的,既定的知識靠教師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學習掌握,而知識的拓展則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引導,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給學生學習“雙語”的方法,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知識的習慣。2012年5月至2012年6月間本人到北京教育學院參加培訓時,在海淀區實驗二小一堂《數星星的孩子》語文觀摩課后,對該教師“一塊黑板、一根粉筆就可以體現新課程的理念”這樣一句話印象深刻。有好的黑板和好的粉筆,需要好的教師去運用,好的教材更需要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而非教材,所以說在探討“雙語”選用教材時,必須考慮教師和學生的水平,不能以教材而論教材,必須把教材研發、教師能力的提升、學生學習“雙語”興趣的培養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去研究。同時在教材的選用方面必須考慮如何與高中、大學的教材接軌,更要考慮民族院校學科設置偏重文哲藝術類、自然學科專業設置不足、教材研發不夠等諸多問題,探討與普通高校教育教材、學科課程設置接軌的研究,以便在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方面與普通高校接軌。
三、師資的培養
師資隊伍是教育教學工作的有力保障,而學科專業結構性缺編問題是中小學教育事業發展中存在的的突出問題。而民族教育方面,母語及通用語“雙語雙文兼通”的學科專業緊缺,一直是困擾職業雙語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又一主因。所以說構建數量、質量、專業結構上滿足教育工作需要的中小學教師隊伍,是發展、提高、繁榮民族教育事業的重要條件。所以說,如何加強“雙語”教師隊伍建設是我們必須思考、面對、解決的問題。作為民族地區的海南藏族自治州,近幾年為推進教育事業發展,通過實施重大教育綜合改革和中小學布局調整,優化整合教育資源,但通過教育教學實踐來看,漢語教學質量與教育發達地區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雖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漢語言環境較差、經濟基礎薄弱、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起步晚、底子薄,但“雙語”教師、漢語教師嚴重不足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我認為,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一是要充分利用現有教師資源,加大對現有教師轉崗的培訓力度,提高使用通用語言的能力。二是加強跨縣域、跨地區的交流,學習、借鑒其他實施“雙語”教育地區先進的經驗、方法,結合本地實際,針對存在的問題,著力推進“雙語”教育教學改革。三是各民族師范類高校擴大“雙語”人才招生數量,為補充雙語教師提供人才支持。
以上是本人對我自己所在地域“雙語”教育改革中一些熱點、焦點問題的思考。當然,發展民族教育,提高“雙語”教育,問題將會不斷出現,只要我們每一個從事“雙語”教育的人,以忠誠之心,勇于探索,深入思考,不斷找尋,“雙語”教育一定會在不斷的爭論中闊步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李宇明.關于中小學“雙語教學”的思考[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2004.
(作者單位 青海省海南州同德縣尕群寄宿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