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梅
摘 要:就如何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有效性結合教學經驗進行了淺析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策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何談有效?在課堂上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切都是枉然,都是無效勞動。我們面對的是有思想、有思維、有一定學科知識基礎的學生,只有真正讓學生在課堂上親身經歷學習過程,親自去感悟新知的形成。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不能只活動了身體而休息了大腦,要給學生發現事物的機會,才會大大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想讓學生主動去探究、主動去體會、主動去感悟新知,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要做一個學生發自內心喜歡的教師
只有親其師才會信其道,要和學生拉近心理距離。做學生的好朋友,讓學生敞開心扉接納你。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影響、吸引學生,更重要的是尊重學生的人格、自尊。作為一名教師,千萬不要吝嗇你的微笑與愛心,哪怕只是一個贊賞的眼神、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微笑示意、一個輕輕地撫摸……都會給學生帶去自信、傳遞愛的信息。學生只有喜歡數學教師,才會由此喜歡上數學課。才會有興趣去學習、去探究、去發現數學知識的奧妙,發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才會發現身邊、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問題。
二、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情境的創設要從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模型出發,不要過于追求情境的創設,以至于情境創設的過濫、過度、過于花哨。數學課堂所追求的活躍必然是數學思維的活躍,而非肢體的活躍。
例如,我在教學有關“0的乘法”時,書上給出的是七仙女送蟠桃的圖片。我感覺這個圖片離學生的生活太遙遠,學生只能看熱鬧不會深入理解圖中的寓意。我就把教材上的靜態圖片變為動態圖片,改為讓班級內出來7名女生到前面,伸出一只手當托盤。我拿粉筆依次放到這7名女學生的手中。讓生觀察后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這樣創設了一個情境,學生不僅興趣盎然,思維也活躍起來。然后,我又一次拿走學生手中的粉筆,讓學生觀察后再列出加法與乘法算式。這樣學生很輕松地說出:“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創設的情境要真正為學習新知服務,起到遷移、轉化的作用。情境的創設要真正能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積極地思考情境中的問題。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阿榮旗那吉屯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