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翠
摘要:創新首先要更新教學觀點,樹立創新思想,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出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誘發出他們的創新欲望,使學生敢于質疑,敢于與教師,同學討論,建立起自主學習的激勵氛圍,教師要采取激勵的評價機制,做到賞識學生,尊重學生,鼓勵學生,注意保護和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創新的主動性,積極性。創新,是人類社會生生不息,永遠向前的動力,是民族興旺的不竭源泉。
關鍵詞:創造欲望;創新意識;創造力;開放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的不竭動力。”在改革開放以來,第三次全國教育會議上,黨中央,國務院明確,鄭重地把“重點培養學生的教育方針。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教育觀已被社會廣泛認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意識是基礎,是物質準備,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適應學生創造教育的開展,同時是創造學理論不應忽視的一個重點,下面談幾點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做法和體會:
一、 更新教學觀念,樹立創新思想
現代科學表明,創造性人皆有之,只不過是有人得以發揮,有的人仍處于開放的階段而已,對于中學生來說,創新主要是指創造性的學習,即在學習活動中獨立思考,產生新設想,新方法,新成果的學習,教師要改變那種把教學僅僅當作傳授書本知識的狹窄眼界,真正地把教學比作學習交流和自主探索的過程,改變過于僵硬的教育教學制度,建立有利于學生創新潛能開發的,靈活而富有彈性的制度。
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作為素質教育的重點,就要求在思想觀念模式上實行深刻的變革,只有在教師中形成共識,樹立全新的教育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實施才得以
保證。
二、實現教學民主、創設寬松、平等、開放的教學環境,誘發學生創新欲望,為學生創新提供前提保證
創新欲望是一種發現和探索新知識的心里需求,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創新能力,不僅以其知識和智慧作基礎,而且要與其積極情緒,特別是創新欲望密切相關。
(一)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變學習過程為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與共同活動
在創新思想的前提下,教師不是權威,而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朋友,要與學生在平等的條件下,用自己的激情吸引學生一起投入到教學學習活動中去,因此,我們必須優化課堂教學氣氛,為學生創設民主 ,寬松的學習環境,誘發他們的創新環境,誘發他們的創新欲望,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放下老師的架子,作為學生的“大朋友”參與課堂學習活動,互相交流思想,事事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平等對話,給學生創設一種暢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創新的開發性教學情境。
(二)鼓勵學生獨特思考,敢于質疑,提問,提倡獨特性
創新往往從問題開始,只有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進一步才有創新而言,我們往往要擅長與模仿性學習,卻不擅于提問,這是因為,我們的教學往往教學生如何解決問題,往往以學生沒有問題作為一節課的圓滿結束,很少教學生如何提問題,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所以我們學生往往也迷信書本,迷信權威,對問題不敏感,不會產生懷疑態度,這種狀況是需要改變的,沒有疑問的學習就像一潭平靜的死水,所以要培養敢于懷疑教師,敢于懷疑權威,設置疑問,喚起思維,就像投下石子,激起浪花,有位名人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我們要善待新奇的想法,鼓勵學生“別出心裁”。
(三)采取激勵的評價機制,做到賞識學生,尊重學生,鼓勵學生,注意保護和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創新的主動性,積極性
在課堂上,學生勇于回答問題的行為是教師首先應給予肯定的,至于回答的正確與否是第二位的,是可以經由學生集體討論逐步澄清的,教師應更多地關注學生對學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熱情,特別要注意保護學生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中做到不知是評價學生的做法正確與否,更要注意評價他們的學習態度,參與程度,交往狀態,評價學生自身的發展水平及探索創新的過程,在評價方式上,要注意多種評價方式的結合(包括書面的,口頭的,操作的)
三、實現教學內容的開放
要實現教學內容的開放,就要樹立新的教材觀,要在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和尊重教材重、難點的基礎上,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學內容要向學生的現實和生活實際開放,能反映學生的不同需求,而不應是教材的機械重復,要使教材成為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探索知識奧秘的工具,就要活用教材,使教材為學生的創新服務。
(一)充實教學內容
三個代表的學習,在深入學習十八大報告的基礎上,成立了學習研究小組,搜集相關內容材料,對相關課程體系進行優化組合,在已有的課程中增加相關章節,是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化。
(二)適當安排一些具體的實踐活動內容
在學習競爭與合作共發展中,老師可以倡議組成社會實踐活動小組。在社會調查中,他們分工協作,并在一起分析討論,形成結論。事后,他們深有感觸地 明白合作與競爭的重要性及其關系是什么,更能提高再生活中的合作意識。
(三)實現作業內容的開放
針對政治課的特殊性,教師要布置個性化的作業,力求作業在課堂內完成力求作業少,精,新,活,實。
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與創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必須更新教育理念,樹立創新教育思想,大膽改革教學方法,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課堂教學只有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好地統一,不斷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導學生發現,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培養學生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
創新,是人類社會生生不息,永遠向前的動力,是民族興旺的不竭源泉,創新教育將歷史性地擔負起知識和技術創新以及培養創新人才的偉大歷史使命,我相信,通過我們不懈的努力,我們一定能培養出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新一代。
“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讓我們至少走兩步退一步,向著創造之路邁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