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萍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由此可看出,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的關系密不可分,這也就決定了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主陣地。教學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更應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審美能力;誦讀;分析;理解
一、在誦讀中感受美
誦讀能喚起學生的審美注意,是語文審美教育的起點。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語言固有的韻律美,以朗讀為主旋律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教師組織學生讀,一方面在語境中學習掌握生字詞,另一方面使學生獲得語言的暢達美感,從語言文字入手,披文入情,引導學生對那些表情達意的語言文字細細思考、品味賞析,再由文及意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文章的思想性,把握作者的感情脈搏,使學生在思想感情上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產生審美效果。如《北大荒的秋天》一課,作者圍繞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特點,描寫大自然的美麗景色。如,天空的一碧如洗、小河的清澈見底、原野的熱鬧非凡……在學習這種描寫景色的課文時,我們就應引導學生反復誦讀,使學生品嘗句中的韻味,在欣賞中得到美的熏陶,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北大荒的秋天和對祖國山河的喜愛之情。
二、在分析中理解美
“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因此,分析作品要抓住作品中美的語言,從語言美中獲得美的享受。教材中的古詩、散文等都是語言的精華,文章語句生動形象,富有詩情畫意,教學時要將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讓學生反復誦讀,細細品味,從中發現文章中優美的語言。如,教學《航天飛機》這一課時,在學生了解了航天飛機的外形特點以后,接著讓學生自讀第四節,即智慧老人的兩段話。通過智慧老人的話突出航天飛機比普通飛機飛得更高更快以及航天飛機的特殊本領。作者不是簡單地直述航天飛機的特點和本領,而是通過與飛機的比較,列舉一系列的數字來說明的,這樣使文章更加的生動、形象、通俗易懂。教師最后組織學生反復、有感情地朗讀,直至背誦,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文章的語言之美,受到感染。
三、在思考中想象美
愛因斯坦曾經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我們知道,形象思維是人類主要的思維方式之一,它的整個思維過程都離不開具體形象,而想象則是形象思維主要的思維形式。美感中的理性認識和情感體驗的和諧統一是在想象中實現的。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小學生,他們畢竟受教育知識及生活閱歷的局限,對事物的認識鑒賞能力不高,因此,教師除了要鼓勵他們展開大膽的想象外,還得教給他們掌握想象的方法,讓他們在想象中不斷體味文章所表達的美的意境。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點,憑借事物的特征、根據事情的發展、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合理想象,提高學生的想象意識和審美能力。在教學《第八次》的時候,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他四處奔走,招集被打散的軍隊,動員人民起來反抗。經過激烈的戰斗,蘇格蘭軍隊趕跑了外國侵略軍。布魯斯的第八次抵抗成功了。”在這兒,省去了他是如何四處奔走,招集被打散的軍隊,動員人民起來反抗。學完后,讓學生思考,展開想象:當時布魯斯會怎樣動員幾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來參加第八次抵抗?有的說:“布魯斯歷盡了艱難困苦,最終說服大家起來抵抗。”有的說:“布魯斯把他看到的蜘蛛的故事講給大家聽……”不管他是如何動員大家的,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布魯斯說服大家起來抵抗了。這體現了學生對美的追求和孩子們善的一面,這樣利用生活中的積累、貯存,并加入了豐富的想象,使美的感受不斷加深。
語文教學是美的事業,語文教材是美的宮殿,語文教師應是美的使者,語文教師只有全面加強美學修養,奠定扎實的美學基礎知識,樹立高尚正確的審美觀,培養較強的審美能力,把語文教學變成最優化、富有美感效應的藝術,才能使學語文變成學生鑒賞美、創造美的活動,也才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時機、抓住機遇,從多方面、多角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使學生在審美活動中閱讀和理解文章,在文、情、理的交融中接受知識、發展語言,從而升華美的情感,培養美的想象,激發美的發現,這樣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通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