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 要】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被動的,具有問題意識的思維才能促進人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直至進行新的發現。教師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對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呢?在此,筆者結合中學語文教學,談談體會和幾點具體做法。
【關鍵詞】創設氛圍;交給方法;意識培養
一、教者要努力創設學生敢于質疑的氛圍
課堂要想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必須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問,以激發學生不斷提問的信心和勇氣。尊重學生的發言,讓他們各抒己見,同時也要教育學生尊重他人的發言,認真傾聽,讓每個人都能在和諧的氛圍中積極思維,發現探索。
在我所教的學生中,有一個叫劉佩超的男生,平日里寡言少語,讀課文讀不成句,寫日記最多三句話,每次輪到他讀課文時,我總是面帶微笑和全體學生一同屏氣靜聲地去聽他讀,他很緊張,聲音又很低。一當他慢慢地一字一字地讀完后,我總是以真誠親切的態度帶動全班學生來表揚他,說他比上一次有進步,并讓全班學生鼓掌來激勵他。看到他一臉淺淺的笑,我猜想,他心里一定是美滋滋的。在這種一貫的鼓勵下,漸漸地,他日記也能寫五六行了,有一次講文言文,他甚至能用比較流暢的話來翻譯句子了!經過這樣的信心和勇氣的培養,他也能提出一些粗淺的問題了。從這個不愛說話的孩子的進步,就可以知道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對于孩子思維品質的鍛造是多么必要!教師對于學生的鼓勵和肯定,對于推動學生大膽提問又是多么重要啊!
二、閱讀教學要教給學生質疑善問的方法
課堂上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1)朗讀課文叫準音。魏書生老師說過:能力的基礎是扎扎實實學來的,包括語言,文字,詞匯。他說,詞匯貧乏的人,觀念再好也表達不出來。有鑒于此,我認為,語言文字的書寫準確,詞匯量的豐富,就是語文能力提高的基礎,在教學中不容忽視。
具體做法:引導學生在朗讀課文時,注重發現字詞的讀音,尤其注意其他學生讀錯的字音,應立即在書上標注出來。這項工作的意義在于,培養了大部分學生的嚴謹的讀書作風,有很大收效。
(2)在預習環節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先在小組內解決問題,小組解決不了的拿到全班大家共同解決。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以課文為范例,訓練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發現、思考問題,說完整流暢的話,訓練學生思維的周密性和嚴謹性。
(3)根據不同體裁的特點,教給他們把握不同體裁的規律,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4)在語段訓練中,讓學生充當出題人來設置問題,通過出題訓練,使學生從另一角度來理解閱讀,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這種訓練必須建立在對某種體裁文章的多個題型較為熟悉的基礎之上,否則實施起來較有難度。
三、文言文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
根據文言文教學重點和常規題型,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采用課時目標教學法,在限時的前提下,可以快速激活學生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速度和能力。
四、作文教學中以“三步”之法提升問題意識的培養
第一步:培養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真善美的能力,將日常生活中些微小事進行搜集、品味、積淀,做好素材的積累工作。
第二步:布置作文時,激活并引導他們尋找“動情點”,由這一點生發開去,并通過聯想和想象,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思想沉淀,結構成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
巧妙利用動情點,可以讓學生感情亢奮起來,再融合一定的作文技巧的點撥與指導,以致學生寫作熱情達到了高潮,使學生全體走上熱愛寫作的良性軌道。有些學生往往等不到收隨筆本的日子,提前就將本交上來,以便于及時在本上和我交流,并以此為快樂,而我也往往因沉迷于這種批改而經常在下班后還滯留于學校,沉浸在與這些青春少年們心靈交流的愉悅中!有些學生甚至發明出一種連載日記體武俠小說。這些文字展示了孩子們熟練駕馭文字的能力,優美的文字、流暢的文筆充分表達出他們對生活中真善美的發現和感悟。學生們所顯示出的寫作熱情和日趨提高的水平恰恰證明了在語文教學中采用問題意識培養的方法是完全值得肯定的!
第三步:讓學生評講作文。通過品評別人作文,發現他人之長, 明確自己之短,互為所長。講評過程實際上是對學生才能的展示,被讀作范文的學生由于文章得到肯定,而倍感自豪,并由此促動他們對寫作的進一步熱愛和能力的提升;老師恰切而精要的點評也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的推動劑。同時,在講評作文時,我經常會結合本次作文中具有突出特點的文章,提煉出能夠推廣的規律,明確顯示出來,以便于其他學生來仿效學習。可以說,每一次講評都是對學生作文水平的一次推動,學生愛上作文課,原因也正源于此。我還把比較優秀的學生作文,打印出來,編排好目錄,裝訂起來,起名為《我們的文集》。將文章加以積累,讓他們感到文章被出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從而推動作文教學的開展,促動他們問題意識的進一步拓展。
通過長期訓練,學生在各個方面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增強,自主探求新知的水平迅速提高。
總之,學生探求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古語云:“學貴有疑。”教師在教學中要切實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在求解的過程中,素質得以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