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摘 要】面對社會上小學化、成人化的幼兒教育,學前教育工作者要拋棄功利心理,遵循幼兒成長、發展的規律,嚴守《綱要》的教育要求,實施“純粹”的幼兒教育,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幼兒教育;游戲;環境教育;區域活動
目前,我國各幼兒園以幼兒在園內學到更多的拼音、生字、計算為榮,家長也以孩子早早認識幾個漢字、會加減乘除而感到高興和自豪,豈不知這種做法對于幼兒的永續發展無疑是拔苗助長,表面看上去,孩子學到不少東西,智力得以開發,實際上智力開發的同時,其他方面的潛能卻不能得到相應的開啟,是智力發展出現“孤陽不長”的局面,勢必影響到幼兒的長遠發展。我認為,幼兒園要拋棄功利心理,打造為幼兒終身奠基的純粹適合幼兒的教育環境。
一、對“純粹”的正確詮釋:適合幼兒的健康發展
這里對于“純粹”,指的是幼兒園在語言、社會、藝術、健康、科學五方面所教的內容都要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適合幼兒智力發展和情感體驗的水平;所使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過程,都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心理需求,不能出現過高的要求,總之,幼兒教育的所做要能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而不是釜底抽薪,過早地為幼兒定性,封閉幼兒發展的潛能,讓人才斷送在搖籃之中。
二、幼兒天性——讓孩子在游戲中快樂成長
幼兒的天性是玩,幼兒接受信息的最好途徑就是玩,并且對于年齡小的幼兒來說,親自經歷過的事會記憶由新,所以在幼兒教育中要把所學習的語言、社會、藝術等方面的知識轉化成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游戲,引起幼兒興趣,讓幼兒輕松地玩中學,在游戲中快樂成長。
1.幼兒游戲,幼兒喜歡的學習方式
美國知名兒童早期教育研究者瑪斯博士指出:“早期教育是21世紀兒童要在早期教育中獲得影響未來的能量,不是通過灌輸而是通過游戲。”所以,對于行為習慣尚未定性的幼兒來說,游戲是最為自然的學習方式。讓幼兒的在游戲中學習,不僅沒有學習的壓力,還會讓幼兒在角色扮演中獲得積極地情緒情感體驗,自由自主的發展自己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快樂中獲取美的享受。
2.環境教育,潛移默化的心靈熏陶
環境對人生存和發展有影響,而年齡越小受環境的影響就越深刻。因此,幼兒園在教育中要重視環境教育。這里所說的環境教育不是純粹的環保教育,而是通過畫境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的一種途徑和方法。不論是物質環境,還是精神環境,都必須符合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所以,幼兒園在布置環境教育中要注意因地、因時、因內容制宜,順勢利導,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創設出符合幼兒認知觀、審美觀的教育環境。
3.活動區域,展示個性的奠基課堂
區域活動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種學習活動,它能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形成,發展和提高。區域活動空間是在幼兒年齡特征和最近發展區的規律下創設的開放、自由、平等的發展平臺,有比較寬松的活動氛圍,幼兒可以自己選擇喜歡的靈活多樣的活動方式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可以這樣說,這里存放著幼兒個性的喜樂,滿足著幼兒不同的心理需求;它可以使不同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縮小幼兒之間的差距,可以讓幼兒保持積極的精神狀態自主快樂地游戲、學習,并在游戲中培養合作意識,鍛煉動手能力和交往技巧,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三、成長規律——讓孩子在輕松中茁壯成長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學前教育要“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堅持科學保教方法,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只有遵循幼兒成長規律的教育,才能使幼兒在幼兒園中輕松愉快地茁壯成長。
1.學習說話,幼兒教學的基本任務
《幼兒園教育綱要》中指出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任務是:“培養幼兒發音清楚、正確,學習說普通話。豐富幼兒詞匯,發展幼兒思維和日頭語言的表達能力。初步培養幼兒對文學作作品的興趣。”其核心是培養幼兒的言語表達能力。這一基本任務是科學研究幼兒發展規律制定的,不能人為地更改,否則,會影響孩子的終身發展。據報上海教育部門就明確規定:“幼兒園禁止拼音教學,若有違反園長將被撤職”,這正是對幼兒發展的最大保護,是對“不要輸在起跑點”的最大保障。
2.習慣養成,幼兒終身的發展需要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同時還說:“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幼兒期是養成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幼兒教育關鍵是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好的行為習慣可使幼兒生活、學習自然有序、充滿生機,相反則會使幼兒一日生活雜亂無章,死氣沉沉,以至影響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所以,培養良好的習慣是保證幼兒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天底下沒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老師,天底下也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希望所有的學前教育工作者在幼兒教育中一定要遵循幼兒成長的規律,開展豐富多彩、有意義的教育活動,保障每一個幼兒都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