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平 王國輝
摘 要:在作文教學中,必須鼓勵學生創作,培養他們的創作興趣,用委婉的話指出他們的不足,讓他們每天摘抄一則笑話、一句名言、一首詩或者一段優美的語言,抄寫后朗讀,直到把摘抄的內容能夠很流利地背誦下來,這樣堅持不懈做下去,作文就會盡顯真情的迷人魅力了。
關鍵詞:語文學習;作文教學;策略
在語文學習中,對教師而言,最難教的是作文;對學生來講,最難寫的也是作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經常在思想上設置條條羈絆,認知上安排條條框框,往往在不經意間讓學生畏首畏尾,不敢“想入非非”,不會心游萬仞。久而久之,學生的個性風采全被抹殺,情感火花全被熄滅。甚至談“文”色變。那么,怎樣才能避免這些現象,讓學生喜歡作文呢?
一、點燃愛的“火種”
要學好一種東西,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它是獲得知識進行創造性寫作的一種自覺動機,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創作的內在動力,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必須鼓勵學生創作,培養他們的創作興趣。我們在批改學生作文時,應盡量肯定他們的優點,保存這些“火種”,用委婉的話指出他們的不足。在作文中,有些學生的寫作并不見佳,但他們在用詞、組句等方面有值得借鑒和學習的,我們也應多給予贊美,教師若是把學生的作文評得一無是處,不僅損傷了他們的自尊心,而且打擊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以為寫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就難以“登堂入室”了。
二、積蓄愛的“活水”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充分說明了積累的重要性。跟學生閑談,常常能聽到“不會寫”“沒啥可寫”這樣的話,你問他們:今天某件事你認為怎么樣,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挺有意思、挺好玩的。你讓他們用書面語言表達出來,好些人就顯得很為難,有的甚至說不會。這說明他們找不到恰當的詞匯來表達。究其原因,就是腦子里存儲的東西太少,就是缺乏積累。為了改變這種現象,不妨讓學生準備一個筆記本,讓他們每天摘抄一則笑話、一句名言、一首詩或者一段優美的語言,抄寫后朗讀,直到把摘抄的內容能夠很流利地背誦下來,這樣積少成多,頭腦里就有了“積蓄”。同時可讓學生多做生活練筆,讓他們把生活中有感觸的東西寫出來,只要是有感而寫不在長短。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及時記下一瞬間的靈感,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寫作習慣。日久天長,他們筆下的“溝渠”逐漸就會清澈無比。
三、注入愛的真情
文章的靈魂在于真。葉圣陶說:“作文要說真話,說實話,說自己的話。”對于初涉文墨的孩子,要告訴他們作文要講究率真,崇尚真誠,唯有“情動于中”方能“行之于言”,生活充實才會抒發出真實而深厚的情思來。有了情,學生對生活原先不敏感的心就會變得敏感起來,就會在心底涌出喜怒哀樂。讓學生這樣堅持不懈做下去,還可以雕琢言辭,安排技巧,作文就會盡顯真情的迷人魅力了。
(作者單位 吉林省扶余市弓棚子鎮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