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煥敏
摘要: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語感,提升閱讀理解的能力。本文筆者從探究性閱讀、體驗性閱讀以及個性化閱讀等三個角度論述了語感培養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既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也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體驗。
關鍵詞:語感培養;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們知道,語文應該是一種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任何人不可能因為閱讀了幾篇課文,上了幾節語文課就具備了相應的語文能力,語文能力在長期不斷地積累、感悟、體驗、歷練的過程中獲得的。呂叔湘先生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比~圣陶先生也說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我以為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就是對語言文字銳敏的感覺?!彼?,我們要通過閱讀語感的培養來訓練提高閱讀能力,正如通過作文訓練來提升學生的作文能力一樣。本文筆者試從語感培養的角度來談談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何為閱讀的語感?簡言之,語感是閱讀者能夠直接、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具備較強語感能力的人,在實際閱讀中表現為一接觸到語言文字,即能夠快速、敏銳地抓住語言文字所表達的真實信息,感知語義,體味感情,領會意境,而且能準確地領會作者傳達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而語感能力差的讀者,在運用慣常的分析理解手段之前,很難迅速地領會文章之意,或者僅能理解內涵的一鱗半爪,甚或曲解其意。由此可知,語感是一個人語文閱讀水平的重要體現,一個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往往對各門課程的學習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一個閱讀能力強的學生,其個人學習能力也必然是很強的。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學生閱讀語感的培養,在教學中加強引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加強語文的探究性閱讀
閱讀教學中要注重通過探究學習的方式讓學生深入理解作品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我們經常說“好書不厭百回讀”,關鍵就在于反復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思考、揣摩、比較,每次探究的過程,都更深入地理解了作品的內涵,從而一步步加深對好書的理解,這是好書的魅力,也是閱讀者能力提高的途徑。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把握探究的重點、難點,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關鍵詞語、重點句式、作者突出表達的段落、個人難以理解的語句等,都可以作為探究品讀學習的重點部分。舉例來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有裊娜的開著”的句式,按“裊娜”一詞的平常意涵“柔軟細長”來理解,這個詞既不生動可感,又缺乏表達的趣味,但如果聯系舞蹈表演中翩翩起舞的少女的苗條體態、迎風婆娑擺動的楊柳枝等,“裊娜”便有了具體、生動、真切的語感,使文章意味表達得更加深切,作者對荷的喜愛之情也躍然紙上。這樣的理解正是在深入探究的過程中才得出的,如果沒有反復的揣摩,深入的思考,泛泛閱讀,淺嘗輒止,是很難理解文章的深意的,因此可以說,探究的過程,是加深了解的過程,更好地把握作者深意的過程,同時也是提升個人語感素養、閱讀能力的過程。
二、重視學生的體驗式閱讀
“體驗”是新課程改革中提倡的價值取向,新課標從課程的基本理念到課程的目標,從教學建議到評價建議都體現了這一取向。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從字、詞、句、章,再到情節、主題、人物、結構、線索、環境等方面一一分析。學生在關注教師工作的同時,只是被動地接受了教師肢解后的講授內容,沒有個人的情感投入和聯想想象。而肢解后的語文閱讀,學生往往味同嚼蠟,難以體驗到真正的閱讀快感。究其原因,還是教師過于重視文章的理性分析,沒有考慮到學生也是個體閱讀者,忽視了閱讀主體的個人感受和體驗。如果教師把自己的閱讀體驗凌駕于學生閱讀之上,那無異抹殺學生的個性,不利于從聯想和想象中培養學生豐富的語感。我們知道,要體驗語言的精妙,就要通過展開聯想和想象,填充作者言盡意未盡之處。通過聯想和想象,使學生不僅對文意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同時,學生的語感也在聯想和想象的過程中培養起來。
學生體驗式閱讀的方法是很豐富的,教學中可以根據文體特點,靈活采用。如我們可以通過聽錄音、示范朗誦、多媒體課件等形式來進行情感渲染和情境創設。教師要善于引導,把課文內容具體化,提供學生發揮想象的空間。還要重視師生交流,開闊學生的視野,鼓勵學生進入文本,獲得語感培養的效果。
三、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現代教育的一個根本目的,就是促進每個學生個性的健康成長。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有多方面的內涵,但每個人的語感卻又具有個體性,不能靠教師的灌輸,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學生是語文閱讀學習的主體,因此,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對文本作出獨立理解必須得到尊重。所以,我們的閱讀教學不可無視學生主體,尤其要避免以教師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解讀。著名作家莫言認為:“好的文學不應該是清澈透明的,不應該只有一個標準答案,好的文學應該有其豐富性、復雜性,甚至曖昧性。它應該讓每一個讀者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讀出自己,它也應該讓每一個讀者隨著時間、隨著閱歷、隨著各方面的變化而從同一本書里讀出不同的感受?!蔽鞣街V語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事實上,我們也承認好的作品經常是可以從很多角度來感染、打動讀者的,而語感正是用讀者的個人體驗來感悟、領會形成每一個的重要手段。我們的閱讀教學不是要把這一千個模式化成非常準確標準的那一個,而是要通過原作中的“這一個”去豐富、提升每個閱讀者心目中的“那一個”。只有這樣,閱讀者心目中的每一個人物性格才有助于學生個性品質的形成與提升,因此語感的個性化也是個人性格的重要特征之一。我們衡量每個人語感能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是否具備了獨特性,能否融合個人的生活經歷、情感體驗來見別人之所未見,感別人之所未感。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作為施教者既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也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體驗,把語感的培養落實到閱讀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這樣才能真正體現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目標。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