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困生是學習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任何一個班里都有學困生,學困生的轉化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只有認真把這項工作落到實處,才能保證全體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完成教學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學困生;類型;原因;轉化;方法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教育就是為了發展學生,適應社會,適應發展,順應潮流。然而,學困生是客觀存在的,在語文教學中不回避學困生,通過大量實例調查研究,分析學困生形成的類型和原因,找到轉化學困生的教育教學方法,是語文教學一項重要課題。
一、學困生案例分析
案例1:李璐然是八年級(1)班的一名女生,她對學習一點不感興趣,課上沉默寡言,不會聽講,經常走神兒,從不積極發言,也不主動回答問題,但也不調皮搗亂,同學關系也很一般。
案例2:李俊,男,上課一貫不專心聽講,學習成績較差,而且不管在上課下課,仗著自己個子高,總是無緣無故地招惹別人。喜歡出風頭,體育較好,愛穿名牌。
案例3:曲鵬,男生,人比較聰明,成績時好時壞。督促緊點,成績會有所進步;督促松點,成績滑落很快。學習習慣差,怕吃苦,表現積極,上課反應回答問題也都很活躍,作業有遲交少交現象。
原因分析與診斷。案例1中的女生基礎差,對學習自信心明顯不足,而且知識難度加大,學習上更是困難,造成惡性循環。加上性格內向,平時與伙伴接觸少,難以借此來調整學習上的被動狀態。案例2中學生家庭條件較好,愛攀比,心思不在學習上,其價值觀有錯誤傾向,需予以矯正。案例3中學生有學習基礎,智商較高,但在學習習慣上還需加以引導。
二、如何轉化學困生
(一)轉變思想,擺正認識
我們教育的學生,家庭背景、智商情商、興趣愛好都各有不同,我們教師的目標是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對自己負責,努力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人的成功和幸福感本來就有差異,所以學校和教師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對社會、家庭和個人負責的人而非都是在學識上取得高成就的人。由此轉變思想之后,學困生僅僅是在學習上暫時有困難的學生,他們應受到公平對待和更多關愛,我們要尊重、信任理解和鼓勵這部分學生。
(二)從思想、心理和生活方面關心幫助
從思想上,給學困生正能量。人都有惰性,在學習程度某一層次久了,慢慢失去了進取的動力。那么,在語文教學上,需要教師引導這一部分學困生首先認識到語文是母語,即使個別學科受學習基礎的制約,而語文是我們從出生就接觸的,是用心就能夠學好的,讓學困生消除畏難心理;讓學生知道,人必須有所追求,追求的目標不是超越別人而是不斷超越自己,延伸到語文學科的學習上,就是制定目標,每次都要提高一點。
從心理上,讓他們在融洽的師生關系中得到快樂和溫暖。作為教師的我們要關注學困生,傾聽他們的聲音。主動找學困生交談,以我們的主動換取他們的主動,使他們愿意接受你的幫助和教誨。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能照顧到學困生,從一些相對簡單的操作和提問來培養學困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比如讀寫字詞,回答全文有幾個自然段等;還有在學法設計上,盡可能設計幾個合作交流的環節,讓學困生在小組交流中獲得鍛煉的機會。其次,在課堂教學中對學困生的點滴表現都要用鼓勵的語氣和贊賞的心態,以消除他們的膽怯和自卑的心理。再次,可以運用“你能行”的心理暗示的手法,間接地激起學困生學習語文的熱情,重樹學習語文的信心。對學困生應多表揚,多鼓勵。
從生活上,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家庭因素是其中重要部分。如有可能,盡可能多渠道了解學生家庭生活,分析其后進原因,更方便對癥下藥;另外多從生活細節關系學困生,讓這些學生感受到關愛,也有利于教育和轉化。
從學習方法上給與指導。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在講授知識的同時多與時事和學生感興趣的方面聯系,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學好語文離不開大量閱讀的積累,引導學生愛讀書,精心挑選推薦一部分讀物作為獎勵等贈與學生,促使他們多讀書;開展學習小組形式,課堂發言和作業考核都以小組為單位,在組內形成互幫互助,小組之間形成競爭的關系,組內人員分配層次搭配開,成績好的幫助成績差的,形成激勵機制;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要求學生抓好早讀20分鐘等時間,學習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與家長溝通,監督作業完成情況。
學困生的轉化是長期的,需要堅持的,不容易短期內收到很好的效果,并且要多種方法并用。比如案例1的學生要能給她留有足夠的時間去體驗、思考、領悟,在對她進行輔導時要特別耐心,特別細致,特別要注意保護她學習的自信心,絕不能因為花的時間多而產生急躁情緒,傷害她的自尊。在幫助她補習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注意向她傳授好的學習方法,培養他自主學習的能力。案例2的學生重點放在取得家長的配合,在思想上糾正其價值觀,培養其對學習的興趣;案例3則要側重糾正其壞習慣,培養好的學習習慣上。他們一旦有了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自然會很快穩定上升。
通過一個學期的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和手把手的方法指導,上述3名學生的語文成績都有了較大提高。他們在轉變,我也在轉變,現在我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班里的每一位孩子,學會用放大鏡看到學生的“閃光點”,學會了給人玫瑰,手留余香。而我收獲的是班里學生們更多的尊重與愛戴。
(作者簡介:周佳(1981.10-),女,大學本科,河南省鄭州市第十九中學,研究方向中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