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波
摘要:農業科技服務是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農業科技服務人員是新時期農業科技服務的中堅力量,在轉化農業科技成果和推進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科技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結合實際,通過對目前科技人員服務三農行動的現實進行探討。論述了農業科技人員科技素質培養在新時期農村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關鍵詞:農業科技服務人員;科技素質;培養
中圖分類號:C91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7-0104-02
一、農業科技服務人員的重要性
近年來,在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的經濟發展良好,基本上使三農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但是,在歷史欠賬原因和現行體制機制改革滯后的情況下,農業科技服務還是低水平的、不穩定的、不平衡的,這與農民的現實需求差距很大。社會經濟發展使得農業所面對的不僅僅是數量方面和價格層面上的競爭,更深入地涉及質量和科技的競爭?,F代農業是以市場為導向的高效農業,市場對質量的要求更高,比傳統農業競爭更加激烈,其競爭的根本核心就是科技??茖W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仍然是實現農業生產現代化建設的決定性手段。同時農業科技現代化發展對農業科技服務人員的科技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廣大農業科技服務人員端正態度,不斷探索,冷靜分析和正視目前制約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問題。目前我國還沒建立完善的農業科技人員科技素質培養的相關機構和政策,導致農業科技服務人員自身科技素質較差,很多時候無法全心全意融入基層去服務于農業。只有盡快地提高農業科技服務人員的科技素質,才能使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更有效率,農業科技服務隊伍更加健全,農民更加富足,農村更加繁榮。
循環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對于農業新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應用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進一步推動循環農業科技進步,必須對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進行優化,完善農業技術推廣功能,促進農業科技成果向農業生產力的轉化。農業發展離不開農業科技革命和科技成果的轉化,而農業科技服務使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農業科技推廣在農業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深挖農業科技推廣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深化農技體制改革和農業科技服務體制創新,形成社會化的農技服務體系,以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農業科技服務人員科技素質現狀
我國農業科技服務工作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雖然經歷了多次起伏和波折,但總體上還是呈不斷完善發展趨勢的,進入新世紀新時期以來,隨著“兩型社會”的建設、農村稅費改革和農村綜合體制改革的推行,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中一些問題也漸漸暴露出來了,如科技服務人員本身的科技素質就偏低。農業科技服務人員的知識結構跟不上當前農村社會的發展速度,據1996年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抽樣調查,縣級農技推廣機構人員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只有百分之十幾,具有大中專學歷的還不到百分之六十,縣級具有高級職稱的僅有5.5%,中級職稱22%,初級職稱技術人員占54%,其他無職稱的人占32.2%。從職稱和學歷上看,縣鄉兩級近1/3的人員沒有職稱,實級職稱占1/3-1/2左右。
據農業部的統計,目前受過本科以上教育的農業科技服務人員占人員總數的10.7%,非專業服務人員與沒有學歷人員總數則占總數的44.5%。許多退伍軍人和頂職人員都被安排從事農業科技服務工作,非專業技術人員過多已經成為限制農村科技服務事業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梢?,當前我國農業科技服務人員隊伍的科技素質的確如此之低。
三、農業科技服務人員科技素質培養問題
培養機制單一。目前專門針對農業科技服務人員所設立的培訓和培養機構很少,培養機制并不完善;中、高農業院校是目前的主要機構和陣地,這類機構是以盈利為目的且收費較高,屬于有償性培養。很多院校的培養內容與農業社會實際需求并不對接,其中大多都是在“走過場”,如開設非農業類的專業,(企業管理、中英文秘、計算機應用等)這些專業與農業關聯不大,其開設目的在于多招取生源,套取政府補償經費,農業科技服務人員從這類學校畢業后根本就沒有戰斗力,甚至根本無法了解農業知識,還無法適應農業推廣服務的需要。
培養內容空乏。在我國現有的農業科技服務人員培養機制中,大多數機制的針對性不強,在經濟發展以及擇業本身存在大問題的時候,相當一部分機構只為了獲得利益去被動地承擔或者主動去接攬培訓任務,在此之前并沒有做好培養方案,也沒有構建本機構的培養措施,致使培養內容等缺乏合理性,所聘用的教師也是半路出家的低廉價兼職,不存在專業師資性,教育方法在教學內容空缺,很少體現科技的本色和特點,培訓課程體系不科學,也沒有針對性、實用性、前瞻性強的特色專業和教材,“培養內容無法跟實際工作的需要對等”。在調研中發現,農民工培訓途徑有:政府的無償培訓、企業根據自己自身發展的需求所選擇的培訓(也叫流水線式培訓)、師徒幫帶式培訓、職業院校的培訓;這些培訓無法滿足現時代發展的需求,也無法使新生代農民工科技素養得以提高。
農業科技服務人員接受培養的積極性不高。在農業科技服務人員科技素質培養問題上,目前國內的組織難度非常大,由于培養對象的需求和特點異常鮮明,他們大多數人有受過國民系列高等教育基礎,真正從事過農業生產的人是極少數,他們根本不懂農業;很多人是從部隊轉業過來的或者是中途頂職的服務員,對農業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加之二十多年計劃生育使得很多農村家庭的孩子得到來自家庭的偏愛和溺愛,加之現在教育尤其是職業類教育的興起,使得他們的整體學歷是提高了,而真正面對工作后卻顯得不那么適應。很多人在部隊已經培養成了為老子天下第一的性格,面對枯燥的、乏味的培訓時,表現出極不愿意接受,導致他們參加培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
四、農業科技服務人員科技素質培養途徑
建立優勝劣汰的人才任免機制。長期以來,各級政府對農業科技服務隊伍建設重要性認識是很欠缺的,投入力度很有限,政策不完善,導致農業科技服務人員的服務作用發揮具有較大的局限性。農業科技服務人員隊伍成長還基本處于自發狀態。因此,農業科技服務機構必須打破原來的諸如頂職、轉業等不對口的用人機制,應該重新建立起新的人員聘用制度,要充分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并要對現有的農業科技服務人員加強業務訓練和科技素質培養,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和考核,采取“能者上”或是優勝劣汰的服務人員用人制度,避免通過“關系戶”手段聘用。
提高農業科技服務人員知識文化水平。農村社會發展變化要求農業科技服務人員必須具備對職業生活的適應能力。雖然農業科技服務人員是農村社會發展的新生力量,他們受教育程度比較高,但在身份和職位轉化的同時,自身的技術水平并未得到提升,大多數人只能從事很淺顯的工作。新型農業產業對農業科技服務人員的知識層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果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或培訓,農業科技服務人員將無法適應農業科技服務推廣工作,也無法從事農業生產技術工作,更無法指導農民進行農業生產。因此,通過繼續教育及相關技能知識培訓,使他們能夠將理論轉化為現實。
豐富培養形式?!坝唵问健迸囵B是目前各類高校特別是職業技術學院較為常用的培養模式,通過訂單式合作,使參與培養的學員具備一定的科技素質,在培訓合格后則直接到指導的服務機構從事工作,使他們實現成功對接。農業科技服務人員通過參加“訂單式”科技素質培養,使他們獲得必需的科技知識,實現他們參加科技素質培養的愿望,廣大農業科技服務人員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培養?!斑h程式”培養模式是一種現代化的培養模式,它充分發揮現代網絡教育技術和手段,遠距離對農業科技服務人員進行科技素質培養,利用互聯網、數字電視、電臺等手段進行科技知識、技能傳播,因此縣、鄉鎮政府應該建立合作式網絡培訓中心,把科技素質培養點分散建立在各鄉各鎮和各村,對農業科技服務人員進行上崗前的科技素質遠程教育培養。
充實培養內容。提升農業科技服務人員的科技素質是再社會化以達到“治愚”的目標;一定的文化知識是農業科技服務人員能否接受科技素質培養的前提和基礎。盡管現代農業科技服務人員的文化水平提高了,但那種提高是相當片面的,也只是局限于普通、中等職業教育,學歷層次并不高,這已成為農業科技服務人員接受科技素質培養的一個基礎性問題。因此,應革新農業科技服務人員的教育和培養方式,提高其農業基礎知識水平,從而使他們對現代農業科技新信息和新的農業技術知識更具敏感度,具有高度吸收和消化的能力。幾十年的社會發展變化,農村經濟變化有目共睹,很多農民已跳出了傳統農業生產的包圍圈,然而農民本身文化科學知識的不足,科技素質很低,如果沒有過硬的科技素質則很難使新的農業社會建設和經濟建設更上臺階,因此,加強現代農業科技服務人員對科學知識的學習和科技素質的需求很是迫切。因此,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大力開展農業科技服務人員科技素質培養。
參考文獻:
[1]龍興海,曾伏秋.農村公共服務研究[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2]李燕凌.農村科技服務與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程梅青.天津市科技服務業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科技論壇,2003,(3).
[4]唐光澤,羅來雄.健全農技推廣制度提高農技服務水平[J].中國農技推廣,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