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秋 呂樹君
摘 要:隨著課改的進行,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已經開始厭煩這種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而“三四八”教學模式加入了新的元素,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欲望。
關鍵詞:“三四八”教學模式;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三四八”教學模式:三個時段即課前、課上、課后;四個環節即導、學、評、練;八個步驟即課前展示、導新明標、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質疑探究、展示評價、積累拓展、當堂檢測。
一、課前展示(3分鐘)
此環節由學生完成,要求教師提前指導主持人準備“課前展示”內容和提問方式,把握試題難度和題量。安排學生輪流做主
持人。
二、導新明標(2分鐘)
1.導入新課:課題導入要求簡潔、直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2.明確目標:學習目標要明確,針對性要強,易實施,目標容易達成且效果好,如深刻理解……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切忌模棱兩可,一節課的學習目標一般不要超過三個,以兩個最好。
三、自主學習(5分鐘)
1.課本內容的學習以小問題的方式呈現。把概念、規律的得出過程通過小問題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通過小問題推導出所需結論。
2.針對本節課重點、難點,設置3~5個練習題,讓學生獨立完成,檢測自學效果。
溫馨提示:練習題要針對性強、獨立性強,并要分層,甚至可以是判斷題。
四、合作交流(5分鐘)
1.堅持先一對一討論,再組內集體討論的原則,讓同層次學生A與A、B與B、C與C進行討論,然后將小組討論不會的疑難問題反饋給老師。要堅持“A教B,B教C,A拓展”的分層次學習
理念。
溫馨提示:組長主持,積極發言,講解時作勾畫記錄。組長要時刻把本組的學習控制好,組織并安排解決所有問題,控制討論內容、時間、要求,確保討論圍繞問題展開,要高效且有深度。
2.充分利用好四周黑板,討論時可借助黑板進行,要討論解題規律、解題步驟的規范性等。
3.討論時要做好筆記,并要總結解題的規律、方法,找出問題的出錯原因及突破口,有能力的學生對問題進行拓展,把問題變型,達到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效果。
4.討論結束后,組長記下不會的問題交給老師,總結本組好的解題方法、好的解題規律,以便展示。
五、質疑探究(3~5分鐘)
1.老師統計好各小組沒有解決的問題,由各小組到黑板展示、講解,并總結本題的解題規律和方法。
溫馨提示:講解的學生要用普通話,語言要準確、清晰,聲音要洪亮,要恰當運用體態語言,大方、熱情。板演時運用彩筆書寫,突出重點。B層學生負責展示。
2.講解時有疑問的學生可主動提出來,由講解的學生解答,每個學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相互討論共同提高。
3.講解的學生必須總結出這類題的解決方法、規律,用彩筆寫在黑板上。
六、展示評價(10~12分鐘)
1.學生點評
①點評展示的規范性、準確性。
②提出本小組討論時總結的規律、方法。
2.老師點評
①針對學生的展示,表揚好的步驟、方法,指出學生講解時出現的問題。
②對學生模棱兩可的問題,作出肯定的答復,指出正確的解題方法。
③對重點問題再以跟蹤練習加以鞏固,并總結這類問題的解題方法和解題規律。
④根據各小組展示和點評的情況,準確評價各小組,做到小組評價激勵到位,充分調動每個小組、每個學生的積極性。
溫馨提示:老師的點評要語言簡練,直擊重點,講方法、講規律,重點強調、難點點撥到位。
七、積累拓展(3~5分鐘)
此環節要求當堂知識必須形成體系,板書要展示清楚,規律性的知識要讓學生掌握。
八、當堂檢測(10分鐘)
留下1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完成當堂檢測,既是鞏固所
學知識,又是檢查落實。
檢測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后組內交叉評價,反饋存在問題,若時間允許則解決問題,否則課下組內解決,發揮“兵教兵”的作用。
(作者單位 張立秋:遼寧省阜新市清河門區教研室 呂樹君:遼寧省阜新市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