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麗
摘 要:當今,“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理念正在全國范圍內快速地普及和應用。
關鍵詞:教育改革;氛圍;創新
為了使這一教育改革盡快實現,最新大綱要求教學要以結構和結構功能為主線,規劃和組織學生的聽、說、讀、寫的日常活動。在以往的聽、說、讀、寫的教學過程中,重點提高學習獲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讓學生意識到日常生活中處處有英語,時時刻刻離不開英語的一種意識。因此,要求英語教師必須對教學中的教學效果、教學效率以及教學中的任何細節進行反思和重新認識。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1.英語是一門語言,所以英語教學應該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在課堂上教學內容應靈活,學生們可以從不同的方面闡述自己的想法和看點。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創造了學習英語的氛圍。加強英語語言的刺激和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成為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不是被迫參加者。
2.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新穎以便于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分組討論。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方法去探究、解決學習中的新問題,在此過程中也是學生創新精神的一種提高和鍛煉。在此過程中學生或許會產生分歧,但教師一定要求同存異,觀點正確的我們一定會認可,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為學英語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英語課外活動中應注重學生應用相互溝通交際能力,語言正是在不斷地交流和使用中得意提升
在課外活動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多用英語,多與同學進行英語溝通,加強師生之間的交往。教師要為學生設置交際情境,要用真實的環境、簡單的語言進行互動。讓學生體驗到英語的樂趣,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英語教學工作中來。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開拓眼界,掌握知識。教師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樂于學習,讓學生充分地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三、授教時要充分地發動學生的創新思想
先前的教學方法主要是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創新思想的培養,教師就是作為一個知識的“搬運工“,而學生就是一個書庫,教師搬來多少知識,學生就招盤全收,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而且獲得效果可謂是微乎其微。新課標要求教師應積極的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在不斷創新的教學基礎上還要不斷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想法和自我完善的學習態度。
總之,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僅是一個對知識的認知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探究和自我完善的成長過程。教師應時刻反思,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把以學生為主體和以教師為主導的作用緊密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探索出教學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引導學生不斷地發現、探究、解決問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和創新想法,這也是我們最終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郭輝兵.新課程下初中英語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西部科技,2011.
[2]梁儀.初中英語教育論[J].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02).
(作者單位 河北省阜平縣夏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