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 要:環境教育作為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主要方法,有助于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環境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環境教育;思考實踐
正所謂,環境保護,教育為本。因此,對初中生物教學中強化環境教育的思考與實踐的探討有其必要性。
一、立足于教材,強化環境意識教育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要結合教材,增強課堂上的生態環境意識教育,將環境教育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中。例如,在進行《生物對環境的影響》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
首先,在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先展示一下黃土高原的景觀圖,讓學生通過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請用簡短的語言概括該高原的地表形態特征:黃土高原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是什么?導致這種生態環境問題嚴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你認為治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教學引導:黃土高原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嚴重。導致水土流失嚴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多等,黃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溝壑縱橫,黃土高原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是水土流失嚴重,導致水土流失嚴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多等。
然后,教師讓學生針對問題,分析具體的治理措施。治理的主要措施有,如,上游:建設大型水庫;中游:在中游黃土高原地區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下游:加固黃河大堤,進行就導入到課堂教學中。
通過這樣的教學,既可以考查學生對生態環境問題等知識點的掌握,又切實有效地強化了學生的環境意識。
二、通過習題教學,滲透環境意識
在習題教學中,教師可以滲透環境教育,適時引導學生的環境意識,進而強化學生的生態環境意識。在這里我們通過案例說明一下:
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舉出以下各種做法中,讓學生從中找出哪些有益于生態環境的改善,哪些會破壞環境。
①若想吃得好,就吃蛙蛇鳥;②綠化荒山,鳥語花香;③用劇毒農藥消滅病蟲害;④長期使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服;⑤吃飯要干凈,筷子一次性;⑥要致富,大砍樹。
教學引導與分析:蛙蛇鳥是野生動物,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我們應該保護這些動物,維護生態環境的穩定,而不能吃它們;綠化荒山,植樹造林,防風固沙,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有益于改善生態環境,建造一個鳥語花香的生態家園;用劇毒農藥消滅病蟲害,不僅會造成環境污染,還會通過食物鏈危害其他動物及人類,故該做法破壞環境;長期使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服,造成水體污染,可能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發生赤潮等嚴重后果;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要耗費大量的木材,不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樹木能夠調節氣候,改善生態環境,大量砍伐樹木,只能破壞環境。
三、利用社會實踐,滲透生態教育
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為了使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保護生態環境。讓學生擬定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計劃:
首先,在擬定計劃前要對當地的生態狀況進行調查或通過圖書館、到當地環境保護部門咨詢,也可以通過報刊雜志、電視臺或互聯網站收集資料。
其次,讓學生選擇一個當地存在的問題后要詳細寫出具體實例和近些年來采取的措施,進一步收集和學習有關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科學知識,以便加深理解,進行評價并寫出調查報告。
第三,結合當地情況,分析在生態環境方面出現問題的原因,指出有關部門和公民在保護當地生態環境方面應當如何做,并寫出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計劃。
總之,環保教育與可持續發展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生物學科對學生進行學科素質教育的主要著眼點。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牙克石市原林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