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會
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要注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使學生畢業后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以推進校企對接為導向的英語閱讀任務型教學,突出“做中學”,旨在提高學生的英語職業崗位所要求的綜合職業能力。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英語閱讀;任務型教學
目前,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相關政策的實施使得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在外語教學發展中仍然面臨著辦學觀念上不完全適應職業教育的要求,重知識輕能力,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缺乏專業性等現象。為了改變現狀,高職院校著手改進其能力訓練和實踐教學,力求幫助學生走出課堂小天地,把社會引入課堂,把課堂延伸到社會,發展學生的職業能力。
一、任務型教學
20世紀80年代,隨著現代語言教學對“培養交際能力”的關注,任務型教學法應運而生。它在本質上是一種基于任務型教學理論的教學模式,反對機械式的知識傳授,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張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
1.國外和國內相關研究概況
Prabhu,N.S.于1979—1984年在印度指導的交際教學實驗室呈現了任務型教學的最初形態。該實驗強調“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采用任務型大綱,課堂教學組織借助任務形式呈現。
Skenhan從任務、目標、參與者、任務熟悉程度四大方面總結了自1984—1997年國外學者對任務型教學法的研究與發現。
近10年,國外學者在任務型教學方面的研究仍在繼續。但我國對任務型教學的研究始于20世紀末,共分三類。
第一類:關于任務教學的一般描述。(夏紀梅:1998;岳守國:2002:方文禮:2003;豐玉芳、唐曉巖:2004;覃修桂、齊振海:2004)
第二類:關于任務型教學在聽說讀寫等技能中的運用。(姬曉媛、史小妹:2004;杜曄:2005;李偉加、陳紀梁:2006;譚曉晨、董榮月:2007;黃燕:2004;阮周林:2001;劉東虹:2005;朱玉山:2007;鄧杰:2007)
第三類:關于任務教學的不同側面。(何蓮珍、王敏:2003;方文禮:2005;喬麗娟:2007)
2.國內外任務型教學對我國高職英語教學研究的借鑒意義
(1)以職業需求為向導,國內外的任務型教學打破了學科本位的思想,突出了實用性,“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
(2)在教學過程中,任務型教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任務為中心,努力做到了教、學、做統一。
二、高職英語閱讀任務型教學的實踐
案例1:
教師首先播放一段展示在美國購物的視頻,讓學生結合視頻了解shopping mall, department store, general merchandise store, discount store, outlet mall等課文中可能出現的購物場所,之后教師啟發:
Do you like these places in US?
Do you want to go shopping there?
學生的興致高漲,紛紛表示愿意,接著教師說:
Now here we have shopping tips in the US. Please read and tell whether youve known how to shop in the US.
學生都能滿懷興趣地閱讀,說出自己對“Shopping Tips in the US”的見解。
案例2:
之后老師指導學生分析在美國購物的技巧,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擬定一個購物計劃,并在班內評比,看看哪個小組的計劃更有效;最后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進行購物表演。
對比兩個案例,案例1的教學就是常規性的一般教學,案例2的教學就是一種任務型教學,它分為任務前、任務中和任務后三個階段。
任務前:學生通過觀看未知的、有新鮮感的視頻,既刺激了學生相關的圖式,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任務中: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個購物計劃,尋找閱讀與生活的聯系,并在班內評比,看看哪個小組的計劃更有效。
任務后: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進行購物表演,實現了更真實的任務,讓學生體驗成功。如果教師沒有設計讓學生擬定購物計劃和角色扮演的任務環節,就難以讓學生了解計劃的結構以及應用語言,無法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及體驗到勝任工作的成就感。
以推進校企對接為導向的英語閱讀任務型教學,是以完成某個具體的任務、激發學生的興趣、更好地處理學生與任務主題之間的關系為中心,突出“做中學”,旨在提高學生的英語職業崗位或崗位群所要求的綜合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豐玉芳,唐曉巖.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06.
[2]方文禮.意義協商與外語焦點式任務型教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01.
[3]姬曉媛,史小妹.任務教學法與多媒體聽說教學[J].外語電化教學,2004.
(作者單位 遼寧省錦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