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
摘 要:漢語拼音教學中,在讓學生準確認讀和書寫拼音的同時,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求知欲望。
關鍵詞:漢語拼音;創新思維;語文教學
讓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快速掌握并能運用這些抽象枯燥的符號,是小學拼音教學的一大難點。為了讓學生喜歡學習漢語拼音,使他們對漢語拼音感興趣,必須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愛學、會學、學會、學好拼音。因此,在拼音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注意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能使孩子掌握拼音知
識,而且有助于形成正確的思維方法,從而更好地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敏捷性,這對提高兒童的知識水平和智力水平是極為有益的。
一、在漢語拼音教學中訓練思維的靈活性
思維靈活性是指能從不同角度分析考慮問題,能舉一反三。
如教學“l”時,我啟發學生思考:“你覺得它像我們生活中的哪些東西?”經過一番討論之后,有的孩子說像粉筆,有的孩子說像打鼓棒,還有的孩子說像沒有掛國旗的旗桿,讓學生將自己不熟悉的字母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聯系起來,形形色色的答案極大地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字母教學中,拼音字母的形狀是小學生不熟悉的事物,此方法能讓學生迅速準確地掌握字母的字形特點。
二、在漢語拼音教學中訓練思維的獨創性
思維的獨創性體現于能夠產生獨特的觀念,是學習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或條件。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有很多內容可進行思維獨創性的訓練。如學習“b、d”“b、p”“n、h”等極易混淆的形近字母時,我告訴學生:左手拇指一豎,其余四指握拳就構成了“b”,再啟發學生對其他幾個拼音發揮想象,最終找出較好的記憶方法。學生通過分析、比較總能找出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此外,可引導學生編拼音字母兒歌。還可讓學生“畫拼音”,也就是將與漢語拼音字母相近的事物畫下來,既學會了拼音,又提高了繪畫水平,增強了想象能力。
三、在漢語拼音教學中訓練思維的深刻性
低年級的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并不能真正地體現出來,但為了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良好地發展,在漢語拼音教學中就要著力培養學生“會聽、會說、會做”的能力。比如第一課聲調教學中,如果憑空講聲調符合的形狀和四聲的讀法,學生很難理解。這時,可以借助教材中汽車行走的圖畫編一則順口溜:“一聲汽車平平走,二聲汽車爬上坡,三聲下坡又上坡,四聲汽車沖下坡”。配合手勢,學生在聽、說的過程中就輕松地掌握了四聲的讀法。再通過引導,使學生的思維從讀準四聲深化到“要正確發音,就應注意聲音高低的變化”這一層次,便是一次成功的思維深刻性訓練。
四、在漢語拼音教學中訓練思維的敏捷性
敏捷性即要求學生能觸類旁通,迅速對語音符號做出判斷,
及時敏捷地說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我利用游戲來培養學生的思維敏捷性。例如創設情境:星期天,媽媽和我去逛公園,我們玩得可開心了!那里有美麗的花朵,有可愛的動物,還有各種各樣的樹木,讓學生用音節告訴大家,自己見過的花朵有哪些,見過的動物有哪些,見過的樹木又有哪些。類似的游戲還可以設計很多,可根據教學的進度不斷加深游戲的難度,抓住學生好表現的特點,在“玩”中掌握了拼音。
漢語拼音是認讀漢字字音、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要遵循學生學習的規律,對漢語拼音及其他學科進行有機的整合,探索出更適合學生掌握知識的路子,同時一定要抓住這一思維訓練的關鍵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作者單位 遼寧省建平縣方永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