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衛強
摘 要:小學班主任要從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出發,先要對小學生有個全面的了解,然后才能夠對癥下藥,進而從多方面采取措施,一點一滴地開展工作。小學班主任還應該將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教育以及社區教育結合起來,多管齊下,充分發揮家長和社區的作用,達到全面教育學生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心理學;家校合一;教育環境
小學班主任是小學生德、智、體、美諸方面發展的指導者,他的職責不僅在于使小學生的品德和知識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確保學生們的心理素質和個性特長能夠全面地發展。那么,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面對6~12歲的兒童,該如何去跟他們打交道呢?又該如何去開展這個看似平淡的工作呢?
一、了解學生的心理,有的放矢地工作
我認為,小學班主任要從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出發,先要對小學生有個全面的了解,然后才能夠對癥下藥,進而從多方面采取措施,一點一滴地開展工作。小學生是一個特殊的學生群體,他們無論在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未成熟,對外界的事物僅僅停留在具體、直觀的層面上。他們只會對一些新鮮而又生動的事物產生興趣和注意,對其他抽象的事物則會忽視。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思維逐漸從直觀邁進抽象,情感也會漸漸地變得豐富和深刻,他們會通過自己學會的道德觀點和社會準則來對別人和自己的行為做出獨立而又全面的評價。另外,小學生的個性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地增強,性格逐漸趨于穩定。
二、優化學習環境,促進工作開展
小學班主任要懷著對學生的一顆熱愛的心投入到班級工作當中去。將自己的學生置于一個充滿溫馨的環境里,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這對學生改掉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性格都有積極的作用。總之,班主任對學生們的愛越真摯、越博大,那么,學生就越會懂得關心和呵護他人,身心就會越健康。這樣所取得的教育效果也就會更好。
作為小學班主任,僅僅擁有一顆熾熱的心還是不夠的。倘若作為一名班主任,只會教人而不會教書,這是一種缺憾。畢竟學習知識也是學生入學的一個主要目的,所以班主任還必須具備一些其他的必須素質。首先,要有淵博的學識。小學生對新穎的事物和現象都有一顆好奇的心,他們會產生很多疑問,這就需要班主任及時利用自己豐富的知識去解釋問題,并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現象的本質表達出來。其次,班主任要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小學生都比較好動,他們常常喜歡搞惡作劇,但是課堂是學習知識的地方,必須要保持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才能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再次,班主任還應當具備獨立的認知社會的能力,并教會孩子們不要過分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要學會用自己的獨立的思維去認知世界,將現實與書本聯系起來,這樣才能使學生們感覺到所學的知識更科學。
三、家校合一,多層面施教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學生生活的很多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不能忽視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巨大影響。小學班主任如能將自己的工作、家庭教育以及社區教育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家長和社區的作用,定能更加全面地教育學生。當今社會,隨著節奏的不斷加快,各種社會信息不斷對校園進行著沖擊,已經成為影響教學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教育作為一種培養人的實踐活動,它已經離不開家庭、學校和社會了。因此,小學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區的力量,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區教育三者能夠有機結合,為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中求知、交友、施展才華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這樣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要求小學班主任通過自己豐富的社會經驗來引導家長們去分析學生在生活上的優勢和劣勢,并將自己的教育計劃以簡潔、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訴家長,然后在家長的配合下,一同創造一些鍛煉機會來提供給孩子們,使他們變得更加充實。另外,在家庭、學校、社會這三個大環境中,如果說家庭是搖籃,那么學校就是階梯,社會才是舞臺。因此讓小學生提前進入社區,能夠使他們更好地適應喧鬧、復雜的環境,這對他們以后在社會上生存和發展是有利的。
總之,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班主任,首先,要全面了解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明白他們的成長過程。其次,要時刻懷著一顆愛心,對小學生倍加關心和呵護。再次,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質,讓自己不斷成長。最后,還要懂得將家庭、社會這兩大環境與學校結合,幫助小學生揚起遠航的風帆。只要我們熱心地工作,細心地發現問題,耐心地處理問題,在小學班主任工作思路上不斷推陳出新,只要能夠做到以上幾點,那么我們就能夠把小學班主任的工作真正做好,干得富有成效。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熟市張青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