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標
摘 要:在中職院校的教學中,學生職業素養的高低備受教師的關注,因為它不但決定了教學成果的優劣,同時也決定著學生在就業競爭以及職場競爭中的優勝劣汰,因此教師應該盡最大的努力來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讓學生能夠在就業競爭以及職場競爭中游刃有余,不斷前進。近些年來校企合作的職業素養培養方式受到了廣大中職院校的青睞,也取得了不俗的教學成果,學生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專業技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同時其職場適應能力也較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在中職院校的教學過程中,大力開展校企合作教學是提高學生職業素養最為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中職院校;校企合作;職業素養;互利共贏
中職院校是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是我們的職責,同時我們的學生職業素養的高低,以及在就業競爭和職場競爭中的表現也直接決定著中職院校的興衰成敗,因此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應該是我們教學的重中之重。而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應用型人才的稀缺為我們的職業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而在發展的過程中卻有很多職業院校因為發展迅速而忽略了其本質的教學目標。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有所放松,導致近些年來中職院校的畢業生就業情況并不理想,這也引起了一些社會輿論。因此不論外界環境如何,我們仍要堅持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為社會輸送理論基礎扎實、職業素養過硬的應用性人才。
近些年來有很多的中職院校為了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而采用了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這種模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學
生通過在企業在崗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地認識到實際工作與在校學習之間的巨大差距,這本身就是對學生理論知識實踐性的一個提高的過程,同時這種特殊的學習時期還能夠讓學生提早介入到實際工作之中,對真正的職場競爭會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這也為學生在畢業時將要面對的就業競爭做好了充分的熱身運動。
在開辦校企合作教學中,我們首先要要給予學生在校內的教育以充分的重視,讓學生能夠具備優秀的理論基礎和文化素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優化課程組合,提高課程內容的實踐性,在教學過程中推陳出新,充分調動學生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其次就是要選擇適當的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或者是建立彼此共贏的戰略合作關系,并根據企業的需要進行定向的培養,提高我們教育的針對性,這樣不但學生的職業素養能夠得到有效的培養,同時還能夠極大地減輕學生在就業競爭中的壓力,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就業;再次我們要及時地收集社會發展的信息,以
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為導向,避免閉門造成的培養方式,做到“走出去,迎進來”,提高我們培養方式的生存力。
一、將企業文化接近校園,開展職業素養的培養
在開展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中,我們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校企合作的內涵之上,而不是形式之上,這就要求我們應該在合作的時候充分利用企業中企業文化對于學生的影響和熏陶的作用,加深學生對企業文化的吸收和理解程度。
1.近些年來職業教育發展勢頭迅猛,國家對于職業教育也是在財力和人力方面大力地支持,很多學校都進行了擴建或者是異地重建,將合作企業的文化引入到校園之中,我們可以將一些建筑物或者校園中的道路冠以企業的名稱,以校園的硬件設施為載體來宣傳合作企業的文化。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十分注意學校硬件設施與合作企業文化要保持高度的協調和統一,不能只注重表面,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引起學生的反感情緒。因此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提高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的內涵,以最為合適的方式突出這種合作方式的重要意義。在將企業文化的內涵盡可能的彰顯出來的同時,將學生以人為本、育人成才的重要目標體現出來。
2.在將企業文化引進校園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合理地找到企業文化與我們校園文化內涵的契合點。因為不論是校園文化還是企業文化,其主要作用都是服務于其組織群體的發展。而不同的是校園文化服務的是學生的發展以及學校的發展,企業文化服務的是企業的發展和員工的利益。例如在中職院校中學習終身,終身學習的理念深入人心,很多學生都是以此為人生準則進行自己的學習,而這種以學習為第一目標的理念在當今很多政府機關或者是私營企業中都是當做企業文化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這種不斷學習的精神就是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一個完美的契合點,我們可以對這個契合點進行著重的宣揚,既要求學生作為學生要勤學不輟,作為員工也要保持學習狀態,不斷地取得進步。
3.在校企合作的時候,我們應該在企業文化進入到校園一定的時間之后,將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進行深度的融合,在辦學的過程中開展帶有濃厚企業文化色彩的教育活動,因為企業的需要就是社會發展的需要,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應該以此為向導來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們要打破以傳統的專業教學模式為主的教學方法,根據社會的實際需要來進行培養方式的調整,全方位地提高校企合作的內涵,深度地挖掘企業文化在學生職業素養培養中的巨大作用。
二、建立有機的校企合作互動機制
在我國中等職業院校辦學宗旨的其中之一就是服務于當地的經濟建設,為當地的制造業企業輸送技術型的人才。這就表明,中等職業院校從辦學宗旨上與企業就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我們整個的教學過程中都需要社會和企業的廣泛參與。而近年來在中職院校中廣為另行的校企合作辦學,正是這種密切關系的集中體現。這種合作的機制要保持高度的互動性,因為這種合作關系是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之上而存在的,企業為學校的教學計劃以及培養過程提供了目標,而學校為企業提供了他們實現企業發展和利潤增加的人才。這種共贏關系體現在:
1.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能夠為我們的中職院校提供一種前所未有的新教學環境,對我們自身教學工作是一種創新和突破,同時也能夠讓我們教學計劃的制訂以及教學目標的鎖定更加具有實踐性和針對性。而隨著合作機制的不斷深化,企業會更加深層次地進入到校園之中,學校能夠通過這個不斷深化的過程來逐步地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和保證我們的教育特色。另外在校企合作中,我們通過畢業生在合作企業中的表現來向社會展示我們學校的辦學質量以及社會和企業服務的水平,并且借助這種既是幫助又是監督的合作關系來保證我們辦學質量的穩步提升和服務水平的逐漸提高。
2.對于企業來說這種校企合作的模式對于他們來說也是一個豐富的收獲的過程,首先,企業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由于企業與學校的關系很深,企業可以在學生還未畢業的時候就對學生進行定向的培養,縮短學生在畢業之后與企業的磨合時間,使學生及早地進入到工作狀態而為企業服務;其次,這種合作關系是互動的關系,企業也可以將自己在崗的員工送入到學校去進行繼續教育,培養出更為適合企業發展的優秀人才;最后,企業通過這種互動的合作關系可以借助學生在專業技術研究方面獨有的優勢,也可以借助學校信息和技術方面的服務,對自己的新產品和新技術進行研制和開發。
總之,在中職院校的辦學過程中,開展校企合作教學對于中職院校的發展具有極為深刻的意義,通過深度化的合作關系真正地實現學校、企業和學生的三方共贏,既為社會和企業提供了優質的應用型人才,又向社會展示了學校的教育質量以及服務水平,也借助企業的力量來提高自身的教學計劃以及培養目標的針對性和實踐性,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俞蘭芳.注重職業素養培養.提升技校生就業能力[J].職業,2012(27).
[2]張排房.探索校企合作發展.創新職業教育模式[J].江蘇高教,2012(6).
(作者單位 廣東省東莞市理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