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映艷
摘 要:21世紀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世紀,在這個世紀,綠色是主色調,我園倡導“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平共處”,讓“愛、和、敬、德”熏陶孩子們的心靈,讓綠色之光照耀孩子們的童年,使環境教育的內力綻放得更加燦爛、更加持久。
關鍵詞:環境;綠色;教育;和諧
一、更新觀念,明確目標
當今社會環境教育的主題是建設“兩型”社會,而“兩型”社會建設的理念轉變和創新,關鍵在于領導思維的不斷提升。東城幼兒園把自身的發展和國家經濟發展的大局聯系起來,努力走節約型、環保型發展道路。在幼兒園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指導下,從教學內容、日常生活、社區活動等多方面都提倡節約能源,并不斷完善管理,轉變新觀念,改革教育手段,降低教育成本,提高辦學效益和效率。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環境意識和行為將決定今后社會的環境狀況,而幼兒園作為終身全面教育的一個奠基階段,因此,我們認識到在幼兒園開展環境教育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教育任務。用校園環境去熏陶孩子們的心靈,讓綠色之光照耀孩子們的童年,使環境教育的內力綻放得更加燦爛、更加持久。
二、加強培訓,拓寬視野
教育培訓是可持續發展從概念到行動的關鍵,是人類不斷地從認識到參與的發展歷程中的中間環節。開展環境教育,提高教師的環境意識水平非常重要。因此,我園十分重視師資的培訓,制定了三級培訓計劃:
一是派老師外出參加國家級、省級的各類培訓。如,“環境教育國際研討會”、“全國創建國家級綠色學校培訓班”、“首屆廣東省綠色學校校長論壇”、“廣東省綠色學校復查培訓班”等。
二是請專家到我園作專題講座。如,《幼兒園環境教育實施指南》《如何有效推進省綠色學校的創建工作》等。
三是定期進行園本培訓。幼兒園領導小組定期組織教師進行理論學習,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水資源利用與保護》《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如何合理利用廢舊物品制作體育器械、教玩具》等,從而提高教師對環境教育的認識。
三、潛移默化,養成習得
1.從“小環境”入手,著眼細微
在幼兒園開展環境教育,我們要切實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
從貼近孩子生活的小環境著眼細微,讓孩子在潛移默化的氛圍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而內化成自覺保護環境的行為。如,以班級為單位創設自然角、種植區,并對植物的生長過程進行記錄,從而了解植物的生長規律和生長的必要元素包括陽光、水、空氣和養料等。開展“廢舊物品收集行動”、“我與小樹同成長”、“環境組畫比賽”等活動,并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滲透環境教育。
2.各學科滲透環境教育
對于幼兒園來說,環境教育并不是一門新的獨立學科,而是一種新的看問題的角度。開展環境教育,就是在原有知識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一個新的認識角度,拓寬認識的廣度。因此,從各科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讓環境教育融入各學科當中。如,在科學活動:在認識聲音中,對聲音產生原理的認識基礎上,初步懂得噪音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并嘗試找出減少噪音的方法;又如,在認識動物的教學中,在了解動物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的基礎上,進一步懂得動物與自然、人類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建立“食物鏈”生態觀念,從而懂得人類要愛護動物,善待自然。
3.“小手牽大手”,環境教育進社區
“節能減排,全民行動”,我園以“小手牽大手”的形式,通過給家長一封信、問卷調查、廢品回收大行動、送綠進社區、植樹活動等傳播美化環境,節能減排的重要性?!肮澞軠p排”是建設“兩型”社會的重要舉措,也是落實國務院關于“節能減排全民行動”和教育部提出“節能減排,學校行動”的重要內容,是當前開展環境教育的頭等重要的大事。
四、綠意創新,打造特色
21世紀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世紀,在這個世紀,綠色是它的主色調,我園倡導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平共處。全園上下高度重視環境教育,并讓環境教育與科研課題“愛、和、敬、德”緊密結合起來,創出環境特色:
愛:同住一個家,同“愛”地球媽媽;
和:共創和“諧”自然,保護生態平衡;
敬:人與自然互“敬”互愛;
德:同心同德,形成自覺保護環境的良好道“德”風尚。
讓“愛、和、敬、德”熏陶孩子們的心靈,讓綠色之光照耀孩子們的童年,使環境教育的內力綻放得更加燦爛、更加持久。
總之,環境教育是一條漫漫長路,我們要繼續堅持走下去,走好每一步,這也是東幼人的下一個目標。
(作者單位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東城幼兒園)